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治疗

/ 1

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治疗

陈晶晶

陈晶晶(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36)

【中图分类号】R78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112-02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化验和微生物学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它包含了旧分类中的三个类型,即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和青春前期牙周炎。旧的命名过分强调发病年龄及疾病进展速度,实际上这类牙周炎虽多发于年轻人,但也可见于成年人。本病一般来说发展较迅猛,但也可转为间歇性的静止期,因此在1999年的国际研讨会上建议更名为侵袭性牙周炎(AgP)。侵袭性牙周炎按其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型(LAgP)和广泛型(GAgP)。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相当于过去的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相当于过去的广泛型青少年牙周炎和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1分类

1.1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组织学变化与慢性牙周炎无明显区别,均以慢性炎症为主。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本病牙龈结缔组织内仍以浆细胞浸润为主,但其中产生IgA的细胞少于成人型,游走到袋壁上皮内的中性粒细胞数目也较少,这两种现象可能是细菌易于入侵的原因之一。电镜观察到袋壁上皮、牙龈结缔组织甚至牙槽骨的表面可有细菌入侵,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螺旋体。

1.2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主要发生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但也可见于35岁以上者。其受累的患牙广泛,新分类法规定其特征为“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数在三颗以上。”

2诊断

本病应抓住早期诊断这一环,因初起时无明显症状,待就诊时多已为晚期。如果年轻患者的牙石等刺激物不多,炎症不明显,但发现有少数牙松动、移位或邻面深袋,局部刺激因子和病变程度不一致等,则应引起重视。重点检查切牙和第一磨牙邻面,并拍摄X线片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有条件时,可做微生物学检查发现伴放线放线杆菌,或检查中性粒细胞有无趋化和吞噬功能异常。若为阳性,对诊断本病十分有利。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保留患牙极为重要。对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同胞进行牙周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其他病例。

3治疗

3.1早期治疗,防止复发治疗基本同慢性牙周炎,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多数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病变转人静止期,但因为伴放线放线杆菌可入侵牙周组织,单靠机械的刮治不易彻底消除入侵的细菌,有的患者还需用翻瓣手术清除入侵组织的微生物。本病治疗后较易复发(国外报道复发率约为25%),因此应加强定期的复查和必要的后续治疗。根据每位患者菌斑和炎症的控制情况,确定复查的间隔期。开始时为每1~2个月一次,半年后若病情稳定可逐渐延长。

3.2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少学者报告,本病单纯用刮治术不能消除入侵牙龈的伴放线放线杆菌,现存的微生物容易在牙面重新定植,使病变复发。因此主张全身用抗生素作为洁治和刮治的辅助治疗。国外主张使用四环素0.25g,每日4次,共服2~3周。也可用小剂量强力霉素50mg,每日2次。这两种药除有抑菌作用外,还有抑制胶原酶的作用,可减少牙周组织的破坏。近年来还主张在龈下刮治后口服甲硝唑和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在根面平整后的深牙周袋内放置缓释的抗菌制剂,如甲硝唑、二甲胺四环素、氯己定等,也有良好的疗效。

3.3调整机体防御功能宿主对细菌感染的防御反应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来减轻或治疗牙周炎。祖国医学强调全身调理,国内有些学者报告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固齿丸(膏),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服用数月,可明显减少复发率。服药后,患者的白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也有所改善。吸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应劝患者戒烟。

3.4其他在病情不太重而有牙移位的患者,可在炎症控制后,用正畸方法将移位的牙复位排齐,但正畸过程中务必加强菌斑控制和牙周病情的监控,用力也宜轻缓。

参考文献

[1]孟焕新,张立.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81-83.

[2]朱小玲,孟焕新.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的研究.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38-39.

[3]徐莉,曹采方.牙周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中华口腔科杂志,2005,40;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