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选玮老中医临床经验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黄选玮老中医临床经验举隅

曾权徐昌华

曾权徐昌华(贵州省惠水县中医院惠水550600)

【摘要】介绍黄选玮老中医临床治疗凝难杂症辨证、用药、用针的经验,为临床医疗提供一条辨证思路。

【关键词】老中医;凝难杂症;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40-01

黄选玮老中医乃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的教授、主任医师,是首批国家百名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继承人,其从事教学、临床之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深受启迪。现将吾师治疗疑难杂症经验举隅如下,以飨同道。

1阴缩

患者,张某某,65岁,农民。于2006年12月14日因阴囊、阴茎不由自主的进行剧烈抽搐4天就诊。

4+天前患者不明诱因出现阴囊、阴茎不由自主的进行剧烈抽搐无发热腹痛、腰痛尿频等不适。就诊见症:急诊性痛苦面容,沉默少言,强迫体位,神疲乏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眩细,体查及辅助检查无异常;黄老刻诊,四诊合参,辩为中医“缩阴”之寒凝经脉之征,冶以温经散寒,疏经通络止痛。针灸取穴及方法:针刺双侧太冲(斜刺向涌泉)、阳陵泉得气后让患者自我行针,保持持续的酸胀感,针刺双侧秩边使针感放射至阴囊部后拔针,余留针30分钟,用TDP灸关元30分钟,经一次治疗后抽搐次数明显减少,经一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按:缩阴常见于老年男性,多因患者正气亏虚,正不抗邪,寒气乘虚而入,寒凝阴器经脉,不通则通而致。会阴乃肝足厥阴之脉循行部位,太冲为肝经输穴,针之能疏经通络止痉斜刺取一针2穴,意在补肾;阳陵泉为胆之下合穴,合穴之筋会,针之能解痉止痛;针刺秩边使针感放射到阴囊部,即“气至病所”以通络止痛。《素问.骨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灸关元能补益正气散寒祛邪以治本。诸穴合用切合病机、标本兼治,故能法到病除。

2呃逆

患者陈某某25岁公务员。于2007年4月3日因反复呃逆1+月,复发5+天就诊。

1+月前,患者不明诱因出现呃逆频频作响,时有欲吐,遂到贵阳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单纯性膈肌痉挛,予解痉镇吐等治疗7天后症状缓解出院。5+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呃逆频频,无呕吐发热等不适。为求中医治疗求诊黄老,就诊见症:呃逆频频胃脘满闷、纳眠差、二便调。PE:生命征平稳,舌淡苔白根部厚,脉沉玄。心肺腹(-),辅查无特殊、NS:生理征存在,病理征为引出。四诊合参:辨为中医呃逆之胃虚气滞指征,治以降逆和中顺气。开中药4剂水煎服日一剂,方药:公丁香10柿蒂10陈皮15苍术10旋覆花10代赭石15半夏10枳壳10生姜;针刺取穴:阳陵泉、太冲、足三里、内关、中脘得气后行补泻手法,留针30min。治疗4次每日一次。经治疗2天后症状逐渐好转,四日后症状完全消失。但患者诉纳差,舌红,苔薄白,脉眩数。拟以香砂六君子汤5剂内服以健脾和胃。后因它病来诊未诉复发。

按:呃逆为胃失和降、肝气上逆之故。治者首当分清虚实寒热。本患者呃逆频频胃脘满闷、纳眠,差舌苔白根部厚,脉沉玄为胃虚气滞之征,其胃虚为本,气滞为标,治必标本兼治;针刺阳陵泉、太冲能疏肝理气以治标,中脘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治本,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医学入门》:“周身三百六十穴,六十六穴有统于八穴”。故针之能止呃逆。丁香、柿蒂伍用,出自《济生方》柿蒂汤。治疗胸满呕吐,呃逆不止。旋覆花、代赭石能重镇降逆以治标;陈皮、苍术、半夏、枳壳能健脾和胃行气以治本。最后在予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以治本防复发。古人曰:“药之不及,必针之”,吾师扣其精髓,综观病史,针药并用故显神效。

作者简介:曾权(1980-),本科,贵州省德江人,州省惠水县中医院中医师,研究方向:从事中医中药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