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孤僻性格的个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对幼儿孤僻性格的个案分析

朱爱琴

◎朱爱琴(苏州市沧浪区玉兰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5)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22(2011)01-138-01

摘要: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体质、气质等)对其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生理特征只是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幼儿的性格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须通过环境、教育等因素才能体现其影响。

关键词:孤僻;分析成因;对策

观察实录(一)

每天晨间接待中,小朋友来园后,都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我正在安排小朋友活动,只见沈徐敏的妈妈抱着沈徐敏走了进来,她紧紧的抱着妈妈不肯放手,见状我急忙微笑的上前:“沈徐敏,早上好!”沈徐敏看了我一眼,“哇”的一声哭了。我把她从妈妈手中抱了过来,哄了一会儿,便问她:“你喜欢哪一个区域?”她看了“娃娃家”一眼,我便带她来到“娃娃家”,并给她一个娃娃,她脸上的神情顿时放松了,我放心的离开了。可过了一会儿,我却见她独自一人蹲在地上,手上的娃娃也不见了,我走上前,问:“沈徐敏,怎么啦?你的娃娃呢?”她眼泪在眼中转,并摇了摇头。而那个娃娃却到了陈利丰的手上,我问沈徐敏:“是陈利丰抢你的吗?”她仍然摇摇头。我十分无奈,她怎么啦?

观察实录(二)

我们班是美术特色班,每周都有美术活动。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纸工,我拿出一只纸折的小狗,立即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我一步一步教小朋友折,小朋友认真的学着,除了沈徐敏,只见她手上拿着美工纸,一动不动,眼睛看着其他小朋友在折,一脸地漠然。我走了过去,把手中的小狗给她看,问:“这只小狗可爱吗?”她没有出声,看了小狗一眼,点点头。“我教你折,好吗?”我蹲下身来道。她又点点头。我便扶着她的手开始折,不一会儿,小狗折好了,我笑道:“好了,下面你帮小狗画眼睛和鼻子,好吗?”我递给她一支蜡笔,她拿在手上,我摸摸她的头,起身去指导其他小朋友。当小朋友都做完了,我便开始展示他们的作品,当我拿起沈徐敏的小狗时,才发现小狗依然没有画眼睛和鼻子,我觉的奇怪,却看见她手上拿着蜡笔,仍一动不动。最后,我只能扶着她的手画上了眼睛和鼻子。

观察实录(三)

中午,小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餐,我巡视了一圈,经过两个月的适应小朋友各方面的习惯已经养成,吃饭不仅自己吃,而且不会挑食。可沈徐敏却例外,经过两个月,她吃饭不仅慢而且吃的非常少,只见她皱着眉头“数着珍珠”,偶尔还会吐。我忍不住要上前喂她,她却干脆不吃了。因此,每次吃饭她都是最后一个。

观察实录(四)

今天区域活动有新的玩具,小朋友十分兴奋,我分配完玩具,就去放篮子,等我回来,就有小朋友向报告沈徐敏被人抓了,我连忙找到沈徐敏,只见沈徐敏白白的脸上有一道红红的抓痕,顿时我心疼极了,便问她:“是谁抓的?”可她只是哭,通过其他小朋友,我知道是冯奕晨,便找他给沈徐敏道歉,可沈徐敏仍然哭不停。最后我抱着哄她,沈徐敏终于停止了哭泣。

一、成因分析

(一)受祖辈的影响。沈徐敏从出生开始就住在农村的奶奶家,由于周围环境的偏远,每天只能在家里,而奶奶的文化素质不高,给她灌输了很多迷信的思想,如外面有妖怪,跑出去要被吃掉的等等,使她对外界的环境产生了恐惧感。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沈徐敏从三岁开始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但是由于从出生开始就不在父母身边,因此她与父母的关系并不亲近。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很难得抽出时间来陪她,导致与她沟通不够。

(三)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从农村到城市,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沈徐敏不仅在幼儿园要面对全新的环境,而且在家里也要面对自己不太亲近的爸爸妈妈。这样双重的挑战对于四岁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成因总结:敏敏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早期教育上的一些失误所造成的。一个常见的失误就是敏敏长期与农村的奶奶待在一起,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经验。根据《当代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喜欢与同伴玩,随着年龄增长,婴儿与同伴游戏就绝对超过了单独游戏。”可见如果在早期养育过程中,婴儿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就可能影响其后期的社交技能。

二、对策

(一)幼儿园的教育措施。

1.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象母亲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关心帮助她,课外经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聊几句,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鼓励表扬她,让她与愿意接受的同伴一起玩耍,多牵牵她的小手,多抚摸抚摸她,给她有母亲在身边的感觉,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她对老师的心理紧张,让幼儿感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2.在一日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她,利用表扬、鼓励的手段对她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她的自信心。

3.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各项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措施。

(二)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条件,鼓励沈徐敏多与同伴交往。要敞开家门,改变独处或仅与家人交流的环境,让她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出过度保护的封闭环境,多与小伙伴一起生活、游戏。在家中,经常有意识地邀请亲朋好友的孩子到家中,提供一些玩具让他们玩,使沈徐敏逐步补上与同伴交流的欠缺,提高交往的信心和技能。

2.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为了锻炼沈徐敏多说话,家长每天可以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游戏,比如由沈徐敏扮演老师,父母扮演幼儿,表演幼儿园生活的片段;另外可以问她一些在幼儿园生活的问题,如:“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举手回答问题没有”等等。

3.正常情况下坚持天天来园,不无故缺席。

三、教育效果

通过耐心细致的训练,敏敏有了变化,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她,让小朋友向她学习。从此以后,她就更加主动地跟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了。渐渐地,她变得比以前爱说话了,也爱和别人交往了。当别人有攻击行为时,她会告诉老师或父母,虽然说时有点胆怯,但再也不哭了。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

【2】《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爱琴,(1984-),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现工作于苏州市沧浪区玉兰幼儿园,幼儿园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