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

黄艳萍张国军杨彦福张莲香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将我院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放疗,给予观察组甘氨双唑钠增敏放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加入甘氨双唑钠增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甘氨双唑钠;恶性肿瘤;放疗;增敏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05-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adiosensitizingeffectofsodiumglycididazoleinradiotherapyofmalignanttumors.Methods60casesofmalignanttumorpatient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3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conventionaltherapy,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sodiumglycididazoleradiotherapy,thetreatmentefficiencyandviceeffectcomparisonof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treatmentefficiencyof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sideeffectsofthetwogroupsofpatients(P<0.05).ConclusionTheexactadditionofsodiumglycididazoleradiotherapyinpatientswithmalignanttumorintheprocessofsafeandreliable.

【Keywords】Sodiumtazobactam;Malignanttumor;Radiotherapy;Sensitization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难治愈的病变类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但由于患者体内的部分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乏氧性,导致对放射治疗具有一定的抗拒性,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放疗的难度,在本次的研究讨论中,我们针对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向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8±8.7)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直肠癌患者6例、肺癌患者8例、食道癌患者7例、鼻咽癌患者9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2±9.2)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直肠癌患者7例、肺癌患者10例、食道癌患者8例、鼻咽癌患者5例。两组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本次放疗的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放疗及有效的营养支持,不进行其他的化疗和有关的恶性肿瘤治疗措施。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每周为期6次的放疗,在放射量上可选择为直肠癌患者每次65Gy、肺癌患者每次50Gy、食道癌患者每次55Gy、鼻咽癌患者每次60Gy。观察组患者进行和对照组一样的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甘氨双唑钠增敏治疗,将800mg/m2甘氨双唑钠和1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摇匀混合备用,在患者每次放疗之前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在30min之内完成注射,每周注射3~5次,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周的治疗期限。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每周放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患者病情的恢复和控制情况,记录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以及皮肤粘膜等不良反应症状;在两组患者放疗的第3周和第5周对两组患者进行CT、超声、X射线等专业检查,同时对患者的肿瘤块进行测量,将其最大数值详细记录。

1.4评判标准

根据患者放疗后的效果,可将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治疗有效率=CR+PR。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CR人数为13人,PR人数为14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7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CR人数为12人,PR人数为9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1人,总有效率为7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2.2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对比

对照组3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为10例,出现粘膜不良反应为11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为5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为4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为11例,出现粘膜不良反应为10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为6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为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为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乏氧细胞,其对放射治疗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乏氧细胞在患者的体内会不断的增多而影响治疗,其主要产生的乏氧的原因为,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不断分裂、繁殖和扩散的特点,在恶性肿瘤细胞逐渐远离毛细血管后,无法及时为其提供氧气,导致出现乏氧现象,另外一方面,由于恶性肿瘤所存在的血管区域发生堵塞现象,致使恶性肿瘤细胞处于乏氧的状态。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治疗具有增强疗效的作用,主要因甘氨双唑钠对乏氧细胞有增敏的作用[3-5],

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资料中,放射中使用增敏药物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常规的增敏类药物中,很多增敏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也有些药物具有较强的增敏性,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导致很多患者在长期的放疗中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甘氨双唑钠作为一种临床新研制投入使用的增敏类药物,其增敏效果获得了临床医学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本次的研究论述中,我们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CR人数为12人,PR人数为9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数据中可得观察组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加入甘氨双唑钠增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乐伟,姚蔚,陈嘉洛,杨光伟.46例甘氨双哇钠对恶性肿瘤放疗增敏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68-69.

[2]张纯,成奇峰,张志鹃,等.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144.

[3]赵迎喜.甘氨双哩钠对恶性肿瘤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J].内科,2007,2(4):500-501.

[4]蔡勇,李东明,孙艳,等.甘氨双哩钠对恶性肿瘤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28(3)260-261.

[5]陈露,金凤,陈贡斌,等.甘氨双哩钠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增敏的近期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9,49(5:2)8l-82.

[6]兹亚德.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肺癌放疗的增敏疗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

[7]温丽娟,张晴,牛洪欣等.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增敏作用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2016,56(9):37-39.

[8]高会全,范小艺,董桂芝等.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敏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9):833-836.

[9]林斌伟,谭榜宪.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1):146-148.

通讯作者:张莲香(1969-),女,宁夏回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宁夏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神经损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