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单纯化和不定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建筑的单纯化和不定性

孙军伟

孙军伟(城市建设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史上单纯化和明确化、不定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比之间产生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单纯化明确化不定性模糊性枯山水抽象派

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的在吸纳过去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不断将这些艺术成就浓缩成能够唤起人们对这些艺术成就的记忆的片段,于是艺术逐渐走向简约抽象。日本的枯山水便是将从中国园林中学习来的手法利用禅的思想逐渐抽象出来的产物。

日本的石庭,亦称“筑山魔”或枯山水具有极其浓厚的日本民族特征,它反映出岛国民众的心理特征、地理风貌以及佛学哲理。简洁的院端,平整的带有波纹的白砂地,其间点缀着几块不大的山石,确实,给人们以碧海万项中几个孤立岛屿的联想,既抽象又含蓄,其象征的时空概念远远超过“咫尺山林”的境界。日本枯山水园林构图因素或图形,力求避免繁琐和杂乱图形及符号,每个局部的单纯化、简练化,从而促成整体的和谐;相比之下,中国式园林每个局部形象复杂多变,整体构图乍看之下显得较为杂乱,不及简单几何图形醒目,最能吸引人注意最便于加工,结构最简龟最便于记忆,最易于理解最经济指艺术加工,可以花最少的力气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在建筑史中,古今中外些最著名的建筑物,多是以简练的形象使人一见难忘,其艺术魅力是许多繁琐复杂的形体所不及的。日本园林便是在学习外来园林的过程中逐渐将单纯化的观念发展,期冀能够以抽象的方式迅速的吸纳外来文化,最终形成了日式风格的枯山水抽象园林。

单纯化原则是和明确化原则是相关的,最单纯图形往往就是最明确的图形,例如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四面体、圆形球体、半圆弧等,这些几何图形都是最单纯最简单的形象,外形上最明确,具有不可更易性,能给人以一种简单明了痛快利索的好感。一般来讲,设计时要避免图形的不定性和暧昧性,进而追求那种在艺术手法上能够寓意于深层次的“唤起性思维”的。结构严谨、基本元素抽象成最简单明确的构图形象,能给人一种完美、痛快、在视觉思维上获得解答式的心理感受,而不会使人造成疑惑感。在这方面,我们应当提到二十世纪初欧洲早期现代艺术运动中的“荷兰风格派”艺术家们,例如蒙德里安、凡·杜斯堡、万同格罗等人,以及俄国、奥地利构成主义现代派艺术家康定斯基、克里等人,他们强调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崇尚“数学般精确的结构”,对巴洛克艺术那种动荡不定的曲线艺术形式。他们特别强调直线和几何图形在艺术形象中的重要性,追求“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例如蒙德里安对垂直和水平的对位构图迷恋至深,以致他后期的绘画作品几乎都是一幅幅正方形、矩形、和直线的抽象构图。这些风格派艺术家们,虽然大多数都是职业画家,却和现化建筑运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对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在美学基础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中多数人当时都在包豪斯学院任教,使包豪斯学院集中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大师,成为当时名符其实的现代派建筑、绘画、雕塑艺术的中心。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还逐渐地把抽象画从二度空间引向三度空间,从抽象绘画领域扩展到立体构成和建筑设计领域,例如万同格罗的作品“容积关系的构成”,几乎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建筑体量组合;依斯特恩和凡·杜斯堡的建筑设计作品—某住宅方案强调简洁的几何形体组成,垂直和水平元素的对位协调,确是一件美妙的现代派建筑佳作。我们从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作品,特别是平面布局中,也处处可以看到风格派抽象构图的影响,抽象构成的平面组合,垂直和水平的对位、均衡。

由此可以看出包豪斯现代建筑派和抽象画大师们的渊源关系。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其两面性,过份强调一点,都容易走向反面,一般来讲,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讲,构图以单纯明确、肯定为好,但也决不能得出结论,认为凡是形象不肯定、概念模湖的东西就一定是不好的。早期正统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精确、简洁、严谨,至今依可作为我们的楷模。但现代建筑发展到后来,有人主张“绝对的统一、纯粹而又干净”,所谓“onestylestraightexpression”不能容忍风格手法上的包容性和含蓄性,他们几乎是强迫人们去接受建筑师强加给的“艺术感受”,不容许人们有任何联想余地,这就太过份了,反而导致设计手法和感受境界上的单一性和贫乏性。在这一点上,后现代派建筑师们的一些主张,倒是很有见识,他们主张建筑的多义性、手法上多元化,混杂使用、隐喻手法等,主张要给观众留有思参联怠发挥想像力的余地,确能起到深化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家莱辛讲的“艺术家不能把话说完,大约也指的是这个道理。

建筑视觉上的单纯化、明确化和不定性、模湖性,在某种意义上并不绝对地对立,有时两种原则共同匀民杂使用,也能取得奇妙而独特的效果且不谈后来的后现代派建筑师们,就拿某些著名的现代派大师来讲,思想也是很变通的,例如虽属现代派建筑大师之列的柯布西埃,他早期从事的立体主义绘画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建筑空间观念和结构观念,在美学观点中他尤其偏爱“荷兰风格派艺术”,他喜爱矩形、垂直和水平的构图,但他却真正是一个自由地运用原则和变通、肯定与模糊手法的大师。柯布西矣既潜自研究占典建筑严格的几何规律,精心钻研黄金比率,提出红尺蓝尺设计“模度”,同时又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现代建筑的五条原则。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处处育创吏人感到他设计手法上的变通性和矛盾性,他不像密斯的手法那样的单纯精确、严密,他的作品既反映出单纯化和精确原则,又渗透进去一些模糊不定的东酉,创造出一种奇特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形式和手法。最著名的例子大约要算“朗香教堂”了。这个教堂的设计,早已是耳熟能详,这里无需多说,从其耳蜗形平面到立面体形,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从每一个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一处在其几何上的规律性,处处给人以一种捉摸不定,模糊不清,神秘古怪的感觉,但是,细看其立面及平面上的某些细部处理,例如空格窗,铺地,墙面分格等,又都不难发现柯布对黄金率的偏爱,也能感觉出他对抽象构成画派艺术的偏爱,这些细部处理形体单纯精确,绝不含糊,但是,作为整体来讲,整个建筑给人的印象是模糊的、不肯定的。也许,他就是想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多层含义的、能给人以充分想像的空间形象,也许是想赋予民众以一种在耳壳式的空间中聆听上帝的声音的感受吧。明确化和肯定性不仅表现在结构体系上,也应该在图形及形态构成上有所反映,“受力明确”本是结构体系及计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应当在建筑形式上反映出来,形式的完美和结构的合理性是一致的因此,在建筑外形设计上,应当给人以结构明确、合理、安全的感觉而不应人为地弄虚作假,或者画蛇添足。

参考文献:

[1]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曹林娣、许金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与视觉心理学,杨启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2

[3]园林空间视觉秩序的构建,蒋天洁,广东园林,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