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有效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费婷婷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活动,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是体验的结晶。体验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这,才是我们矢志追求的语文课堂。这,才能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活动,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是体验的结晶。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则注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互动,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中生命意义的建构。

一、体验内化,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

阅读活动是读者——文本——作者之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作为阅读主体激活了文本的潜在要素,重建了文本的意义,并通过文本认识了作者,同时也在阅读过程中改变着自己。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体验,即意味着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神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进行体味、领悟从而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有效激发

体验式教学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阶段,利用扮演适当的角色和使用相关的音像来模拟情节。情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起到刺激作用,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情境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继而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经验与体验、情感和知识的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在创设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构建一些促进学生进行共同教学的环境,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参与集体讨论、进行查缺补漏和进行分组学习。老师应该有接受与自己不同见解的宽容态度,鼓励学生畅所欲苦,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结构,改变过去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突破了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四、在情境融入中还原学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借助音乐渲染、多媒体还原、表演体验等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从而实现体验的还原。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的提示或刺激,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从创设情境来看,主要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围绕大纲要求,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依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可指导学生想象:皇帝一丝不挂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出乖露丑地举行了“游行大典。”一个天真的小孩叫出了“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百姓低声交谈,百官愚蠢地跟着,皇帝则“有点儿发抖。”那么,他回宫之后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可让学生想象、续写《皇帝回宫之后》。自然、真实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成效是情境创设的价值追求。只有自然、真实、有效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的体验情境,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所以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水平的本真情境必须符合以下两个基本准则:一是追求自然,贴近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自然、真实和有效。任何情境创设都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以学生为起点,创设自然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只有“自然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才会使课堂绽放生成的精彩,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情境创设应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有趣、新奇的事物作情境内容为宜;也可以以与学生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对象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情境内容。二是聚焦成效,关注价值追求。情境创设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语文学习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精心细致,重在情感的真切深沉和事理的深刻、意境的高远,使得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到深刻的理解。

五、社会实践,提升能力

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是要运用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当中的。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搜集信息等活动.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课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跟界,深入了解,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文学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完善自身的个性品质。

古诗有云:“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切身体验,才会有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对文本的深刻领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体验到“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这,才是我们矢志追求的语文课堂。这,才能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2]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墨,欧阳芬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5275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