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照观察

袁宇

袁宇(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110300)

【摘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其中A组50例患者为静吸复合麻醉,B组50例患者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50例患者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恢复上,相关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感评分上,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瑞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73-01

相比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效果更为优越。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麻醉效果显著。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74例。年龄范围为22岁到67岁,平均年龄为(33.2±4.3)岁。结合麻醉方式对15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50例患者为静吸复合麻醉,B组50例患者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50例患者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A组50例患者主要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剂量为1.5mg/kg到2mg/kg,芬太尼剂量为2μg/ml,维库溴铵剂量为0.1mg/kg,静注诱导。

B组:B组50例患者主要实施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将异丙酚血浆靶的浓度调整为3μg/ml,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则控制为4ng/ml,麻醉作用发挥后,使用剂量为0.1mg/kg的维库溴铵对患者进行辅助插管。维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将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调整为2ng/ml,术后终止异丙酚以及芬太尼的注射。

C组:C组50例患者主要实施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控制为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控制为7ng/ml,麻醉作用发挥后,使用剂量为0.1mg/kg的维库溴铵辅助插管。维持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术后终止异丙酚以及瑞芬太尼的注射。

1.3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以及麻醉疼痛进行比较,其中麻醉疼痛主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估。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

2结果

2.1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比较(min)

可见,B、C两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是缓解患者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麻醉方式以及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是保证麻醉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麻醉效果显著,药效快,半衰期短[1]。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麻醉效果显著,然而起效时间短。瑞芬太尼则是超短效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显著,起效快。因此目前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协同效果显著[2]。

相比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静脉麻醉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的可调节性以及操作性更为优越,在此次研究中,三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在麻醉疼痛比较上,B、C两组明显低于A组。可见,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刘凤梅,魏桂良,张忠.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8-69.

[2]陈国喜,叶佩仪,杨柳,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