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院内感染的护理

/ 1

肺炎支原体院内感染的护理

孙继芬

孙继芬(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299-02

肺炎支原体(MP)起病隐匿,患者携带病原体时间长,容易造成病区内小范围的院内感染。2009年3~4月间,我院发生两个病区内MP院内感染,我们除了采取对患者隔离保护、对症治疗、病房消毒通风等应急措施外,还使用1.0%的双氧水漱洗鼻腔、口腔及咽喉,在短期内治愈MP感染。现将MP在病区内流行的原因、特点和防治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的两个病区MP院内感染中,共感染患者23例,受感染的患者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45~67岁,平均58.9岁;住院病因:心梗5例、冠心病7例、肿瘤11例;涉及5间病房。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均无呼吸道病症,但经咽分泌物PCR-MP-DNA检测为阳性,排除介入性操作感染。感染后症状:12例患者出现低热,发烧一般不超过2d,患者胸部X线片显示为片状症浸润,听诊肺部可闻及喘鸣声、干性啰声,伴有咳嗽,少痰或无痰;其他受感染者仅表现为频繁干咳,胸部X线片显示肺纹理加深。

1.2应急护理措施①用1500mg/L的84消毒液喷雾消毒受MP感染的病房,定时通风,暂收拾患者。②受MP感染的患者集中转移到2人间的病房隔离。③替换上健康的陪护和医护人员,注意隔离病房内患者的器皿、医疗器械、空气消毒和通风。④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和器械均专用,严禁探视。⑤陪护和医护人员带口罩,出入病房经1500mg/L的84消毒液喷雾消毒,发放1.0%的双氧水每日在早、中、晚餐后0.5h漱洗鼻腔、口腔及咽喉,注意自我防护。⑥向受感染的患者、陪护和医护人员发放1.0%的双氧水每日在早、中、晚餐后0.5h漱洗鼻腔、口腔及咽喉,口服阿奇霉素每日1次,每次0.5g,门诊治疗,直至痊愈。

1.3观察项目①咽分泌物PCR-MP-DNA检测转阴时间。②肺部听诊异常消失时间。③干咳停止时间。④发热的12例患者胸部X线片上炎症侵润消失时间。⑤统计新增受MP感染病例。

2结果

2.1感染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结果23例感染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3~4d咽分泌物PCR-MP-DNA检测转阴,干咳停止;其中发热的12例患者在5~6d后,肺部听诊异常消失,18~28d胸部X线片上炎性侵润消失。

2.2受感染陪护者和医护人员接受护理干预结果45例受感染陪护者和医护人员接受护理干预后3~4d咽分泌物PCR-MP-DNA检测转阴,干咳停止。

2.3统计新增受MP感染病例在病区实行护理干预后,无新增受MP感染病例。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系统重要的致病微生物,社区获得性肺炎中15%~2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1]。MP医院内感染尚为见报道。

3.1MP院内感染的原因①由陪护、探视及医护人员感染MP后,接触住院患者传染,导致院内感染。②没有禁止有MP感染症状的陪护和探视人员进去病区。③医护人员对MP感染认识不足,MP在病房内流行后才引起重视。

3.2MP院内感染的特点①起病症状轻微,部分体质差的患者仅在初发时伴有低热症状,2d内消失。②院内感染均发生在3-4人大病房,陪护探视人员多。③患者症状以频繁干咳为主,病原体能在较长时间内危及易感人群。

3.3MP院内感染的护理应对①喷雾消毒受MP污染的病房,定时通风,暂不受住患者。②将MP流行病房内未受感染的患者转移至单人病房观察,受MP感染的患者集中转移至2~3人间的小病房隔离并给予相应的治疗。③替换上健康的陪护,成立专职的医疗小组,隔离病区内人员注意自我保护。隔离病房内患者的器皿、医疗器械专用并由专人消毒,注意空气消毒和通风,严禁探视。④受MP感染的陪护和医护人员接受门诊治疗。

3.4双氧水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①MP感染主要集中在鼻咽腔,难以深入肺部。双氧水的氧化性可以促进口腔、鼻腔和咽喉粘膜受MP感染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有利于MP的清除。②使用双氧水漱洗后,可以杀灭口腔、鼻腔和咽部大量的MP,即使低浓度双氧水也可以抑制MP的繁殖。③充分利用阿奇霉素的血药高峰期,兼顾组织半衰期,合理设置双氧水漱洗的时机,可以配合阿奇霉素彻底有效的杀灭MP。另外,通过本组治疗观察,双氧水亦可用于隔离病区内人员预防MP感染。

3.5护理干预效果23例感染患者和45例受感染陪护者和医护人员接受护理干预后3~4d咽分泌物PCR-MP-DNA检测转阴,干咳停止;其中发热的12例患者在5~6d后,肺部听诊异常消失,18~28d胸部X线片上炎性侵润消失。无新增受MP感染病例。

参考文献

[1]孙华毅,戴丽,关望,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