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灵活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灵活应用

曾庆远

曾庆远(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二小学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下,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小学教育时期,其革新发展过程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授课质量也提出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导学式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7)09-0014-01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的灌输教学,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的探究式引导。导式教学法避免了这一发展情况,将“教和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价值

顾名思义,导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强化,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在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数学课程中领会导学理念,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深化发展。其中,“导”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学”是小学数学课程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导”为“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的意义。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发展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发展优势

2.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强、逻辑思维特征明显的专业学科。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更加了解,鼓励学生围绕实际数学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在数学课程上的多项引导,促使小学生改变“单一”的解题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角度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对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思维导向也不同。教师通过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用创新思维去审视同一个数学问题,构建生动的数学课堂。

2.3有助于提高数学的教育质量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导学式教学法的融入能够使教师摒弃传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找到学习的乐趣,使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得到延伸和增强。

3如何增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

3.1灵活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的重要动力,对此,教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积极运用多媒体等先进辅助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强活动趣味性与生动性。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解决一些应用题时,就可以通过音频、图片与视频等素材的有机整合应用来让题型中原本虚构的物体真实动态的呈现出来,以此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再进行新课导入。又如,在讲解分数的相关知识点时,也可以将其大小比较等内容编成儿歌,学生在跟唱过程中,不仅可以自然轻松的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够更加喜爱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2]。

3.2注重课前导学,做好授课铺垫

导入是导学法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对所学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前,设计类似这样的游戏场景:带领学生寻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如,黑板、门窗与窗户等等,对于找到最多且准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学生寻找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针对本节所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如,长方形之间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导入,不仅有助于调节学生学习状态,将授课内容更自然、轻松的导入,也能够为下一教学环节的高效、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避免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3]。

3.3加强生活联系,丰富授课内容

让学生记住单一的公式概念并非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而并非是让数学课堂教学一味的局限于在抽象的语言讲解上。

比如:在讲解基础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物品的引用来不断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室内物品,或者是自身带来的一些物品做出全面观察与描述,如长方形的课桌与门窗、圆形的橡皮等等,此外,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不同形状的小物品,并在课堂上进行互相展示与提问,进而让学生在自主认知、操作中对各种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3.4重视提问导学,优化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是导学法应用的关键,但是若教师只是随意的给学生一个简单的自学内容或目标,很难获得理想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与目标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还要注重层次性特点,促进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比如:在讲解克与千克重量单位的各个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现准备的一些常见动物的卡片,让学生在上面写上自己认为动物可能有多重,完成猜想之后,再为学生提供相同动物,上面给上准确的体重数,让学生将正确体重单位填写上面,整个过程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自由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来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与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5强化课后总结训练的导学应用

课堂总结也是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之后,教师应对课堂学习内容作出相应总结,以此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存在疑问的部分,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重点、详细的讲解,最后再做一个更系统的总结。比如,针对乘法口诀的来源,以及怎样使用来讲,虽然很多学生都可以将口诀从头到尾熟练背诵,但仍然有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各种错误。对此,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对比学生所学内容与教师授课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效果与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与组织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大幅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设计、组织更新颖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从而获得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梅.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23):214-214.

[2]張嗣同.导学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书文摘,2016,(1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