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论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

黄麟雅

黄麟雅

南开大学天津市300071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导向往往就是群众导向。各种新闻舆论的产生已经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当前网络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节点,可以在网络上任意发布言论。媒体和舆论已经成为一股不容轻视的社会公众利益的监督力量。不知不觉中也对政府的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有着一定的规范、监督作用,对政府的合理行政和纠正错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舆论媒体对政府行政的规范重要性及作用,期望能够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助上一臂之力。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行政管理;媒体作用

引言: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中,媒体以及舆论的作用已经变成越来越不能轻视的一环,行政管理工作监督体制与现有的媒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体制使政府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认真的工作,减少犯错的概率,使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有效约束行政人员的行为,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强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民主性,使其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行政管理更高的透明度带给百姓更多利益的同时能够收获更好的口碑,这充分说明媒体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媒体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新闻舆论能够广为传播

人类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正在飞速的进步,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完全能够做到躺在家中就可以指导外面的所有事情,动动手指就能进行评论和转发。一条热点新闻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做到世人皆知。相比个人来说,政府部门更懂得人言可畏的道理。越来越快的信息传播速度让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的时候越来越忌惮这方面的事情,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全网皆知的“名人”了。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媒体的舆论导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督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真的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政府是完全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的,在舆论的抨击之下,政府工作人员将无所遁形,行政工作也将面临强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媒体的督促也能使政府的行政更加的完善和更加的规范。这样就减少了工作漏洞和某些人浑水摸鱼的现象发生。因此,政府的媒体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媒体舆论有很强的社会导向性

一个人的想法往往不一定是对的,但要是绝大多数人对某个想法达成共识,那么公众对这件事的评价就很难改变。政府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很少的一部人,他们的舆论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旦他们的行为被广为流传并把他们自己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后果将十分可怕。新闻舆论的渗透能力之强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政府的某些不良行为一旦产生舆论倾向,将会在人民群众间产生轩然大波,当这种共鸣产生以后,必将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力量,对行政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1]。因此,任何有损政府形象的人和事都将暴露在人民群众的目光之下,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都难以逃脱法律制裁。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个人的力量甚至是政府的力量都是难以与新闻舆论的力量相抗衡的。

(三)新闻舆论具有贴标签性

什么是贴标签呢?顾名思义,当确认了其特性后,那么以后群众就会说谁谁或者哪个部门就是那样的。即便你没有那么做或者只是让人觉得你这么做了。一旦政府部门出现产生新闻舆论价值的事件以后,在这个新闻传播过程中它一定是持续性的。可能人们会慢慢的淡忘曾经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发生一个类似的事件后,这件事可能还会被提起。所以说,给政府抹黑的行为不论后来洗的再白,也是无法彻底隐藏住曾经的痕迹。也就是说一旦被贴上了标签,那么发生过的事件就有可能对未知的事件产生联动效应,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事件。因此,为了避免恶性事件对政府部门的恶劣影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

(四)新闻舆论具有一定强制力

虽然新闻舆论不具备强制力,但是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事件的走势,政府行为不当或者违法乱纪后,依法可能没有多严重的事情,但是政府为了考虑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了不让人民群众有怨言,往往会给大家一个更容易接受的结果来获取群众的支持[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已经流传了千百年,政府是舟,而人民是水,只有顺水而下,依势而行方能稳步前进。媒体引导着群众的呼声,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抨击下,对那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无形的鞭挞。政府一旦在行政管理工作出现违规问题后,在新闻舆论规范的迫使下,必然会导致颜面丢失,失去民心。因此,强化媒体舆论规范,能够有效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给违法乱纪的蛀虫以严惩。

二、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

(一)为政府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就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其次就是提出完善制约和规范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之中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那么如何让这种权利在阳光下行使呢?新闻媒体的广为传播的特点让其能够充分的背起这个不轻的担子。首先,新闻媒体的运作具有及时性,一旦发生热点舆论后,新闻媒体能够及时将这些事情放到人民视野之中。当人民关注起来以后,政府就不得不更加的穷追不舍的找到事实真相,给人民一个交代。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多恶劣的事件,都是由媒体及时的曝光才得以将违法人员严惩的。其次是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政府的工作将是更加透明的,每一个动作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3]。所有的不良违法行为都将无所遁形,一旦有人铤而走险最终被曝光出来以后那么就有可能引起全社会的注意,知情人士就有更大的信心和证据向相关的监察部门披露内情,惩治这些社会的蛀虫,有效查处这些腐败分子。

(二)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合理化

政府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服务系统,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道理早就已经扎根于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之中。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就包含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政府的行政和决策过程中,上下各级应充分了解人民的真实想法,及时的修正片面的,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行政理念。充分的考虑人民群众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针对不满意的地方及时的做出调整。政府机关在拟定出行政草案以后,要及时通过媒体和网络传达给人民群众,借助新闻舆论强大的传播力,及时的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并要积极让更大范围内的人民群众都参与到其中,参政议政的同时为政务部门出谋划策,这样就是决策变得更加得民心,人民也体验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政令下来以后也能更加的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更加的注重新闻媒体的社会性和传播性。民主和科学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更需要新闻媒体的力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在符合民主科学的基础上,用舆论的规范作用推动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合理化。当前社会,行政决策的过失往往都是因为媒体舆论监督不足导致的,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现实感受做出真实的调查,偏离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方针路线,导致行政决策过于理想化,变得不切实际。所以说,行政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机制后,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还能为人民谋求更多的福祉。

(三)新闻舆论规范促进国家政令的正确实行

有效的新闻舆论的规范,能够为国家政策的正确实施提高坚强的舆论保证,避免政策实施的片面化和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避免造成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因此,要想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更加认真的执行每一条政令,必须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行政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尽量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政府应该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性,对国家的政令进行有效传播,让群众及时的了解政府的行政信息,能够有法可依的去规范政府政令的实施,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合理合法实行,并监督是否按照国家既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实施国家政策法令。此外,规范各项花销费用是否按照合理的途径消费,是否有贪赃枉法的现象发生等,这样违法乱纪人员将没有空隙可走。

(四)新闻舆论规范机制能够帮助政府树立更好的形象

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但是政府并不能完全的代表祖国。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行政机构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终结果只能是土崩瓦解,付之一炬。政府通过媒体机构将自己透明的行政措施公之于众,把好的政策放在群众之中去经受人民的考验。这无形之中就是在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地位。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真理已经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所以说在媒体舆论的帮助下树立起政府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形象,让人民群众更加的信任政府,更加的拥护政府,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的团结一心,走向更大的辉煌。但是,话说回来,我国在加强政府的透明性这方面的工作还是不够的,人民群众对国家大事的了解以及掌握还是片面性的。而新闻舆论的规范则能让人民真实的反应他们的诉求。政府及时采纳才能捕获百姓们的心。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现代化建设已经走出了实质的一步,人民群众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强媒体舆论的规范作用能巩固这些得来不易的伟大成就,促进政府保持良好的形象,带领我们走向更大的辉煌。新闻媒体的作用应该就像一把刀一般,削掉政府行政工作的弊端,促进行政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人民谋求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丁建庭.主流媒体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J].中国广播,2017(11):94-95.

[2]程芳.新媒体时代政协民主监督功能的优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6):4.

[3]徐忠华.浅析行政权力监督中新媒体舆论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