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 3

论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袁鹏(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58-02

目前我国成本管理主要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观念上的束缚,这些年来,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妨碍企业发展。而发达国家恰恰相反,如美国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是推动美国企业成本降低的主要驱动力,上个世纪,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涌现一大批把发明和创新变成现实生产力,并为美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创业家。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引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创新和生产力的转化,忽视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在依赖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从挖潜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和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及低廉的人工成本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而不是单一的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而中国企业偏向单一成本控制。因此,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上下游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

一、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1.成本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成本是指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金耗费。成本是一个用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经营耗费的概念。成本概念有它特定的内容,在会计中,一般是以特定产品对象来描述相对应的成本。

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各种现金流出,而不管流出的现金的性质。在会计中,一般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来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的。

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支出,每一种费用的发生一般也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在会计中,一般是以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主体来反映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的。

支出侧重于反映整个企业的消耗;费用侧重于反映某项营业活动的消耗,以便于反映和控制消耗水平,并为成本计算打下基础;成本则侧重于反映某个特定的具体的对象(产品、劳务或某种活动)发生的消耗,以便于反映和评价“制造”这个对象的价值及经济效益。

2.成本的内容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成本就是C+V,即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中的必要劳动部分(工资性支出)。一般来说,一个单位要有效开展经营活动并维持其正常运转,至少需要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管理活动、财务活动、销售活动等要素,并消耗相应的成本(C+V),但这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成本”。

在会计中,主要是为便于进行成本计算和账务处理,从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反映和分析成本的,因此会计成本和理论成本是有差异的。以产品为例,在会计中,一般把产品成本的内容分成三个项目:(1)直接材料:指生产中与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材料、燃料的消耗。(2)直接人工:指支付给直接生产工人的各种工资福利性支出。(3)间接费用:指产品生产中发生的、除上述直接项目以外的各种间接性的生产消耗以及车间管理费用(不包括总厂和公司的管理费用)。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传统方法

1.传统成本管理实务对生产制造成本的协同控制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

2.几种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依不同的成本习性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是采用变动成本分析法或称直接成本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是把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固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分析法是一种基础方法,便于利用成本资料进行本量利预测和决策,且可直接进行成本控制和差异原因分析。

依事先采取标准作业的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又有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法,以及按三要素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便于企业编制预算,促进和简化成本计算。

其它生产制造成本管理方法还有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

3.传统方法陷入的误区

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易使管理者较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对营销成本、服务成本和后勤成本的控制;忽视了以全局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成本分析的方法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等等,最终导致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误导企业发展。

三、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降低企业成本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至于这种成本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产品更新换代和企业技术革新。

由于未能正确树立成本效益思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2.我国出现的具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特点,对降低企业成本有一定启示作用。

3.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

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确定各要素环节的成本效益,从而选择和改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通过重构价值链获取相对成本优势,从而赢得竞争。

4.作业成本法与成本管理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从1988年产生至今,已在西方国家获得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从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成本动因、价值链以及多技能的工人等新思维、新观念出发,对作业管理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作业成本效益。

四、价值链分析法降低成本

1.运用价值链分析法确定与成本有关的价值活动

企业价值活动的分类,根据所生产产品的关系,可分为三种:(1)直接活动,指直接为买方创造价值的活动,如供应、生产、销售等活动;(2)间接活动,指保证直接活动的持续成为可能的活动,如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3)服务活动,指那些确保企业各项价值活动质量的活动,如培训、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旨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

2.以企业价值链来归集和分摊成本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成本行为。管理者能抓住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那些目前所占比例较小,但正处于增长状态,并且最终能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却容易被忽视,企业必须将以上成本分摊到价值链的各项价值活动中去,产生一个反映全部成本分布的价值链,比较各价值活动的成本的分布,从而找出可以改善成本的突破口。

通过成本归集和分摊,可以发现过去未被重视的间接活动成本和质量保证活动成本之和,占总成本的比例,随着现代企业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使得非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3.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因素

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在对企业的价值行为发生着影响,并进而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行为;但各要素环节的成本效益肯定有差异,但也应看到又没有哪一种因素能成为企业成本水平的唯一因素,即企业成本是一个多元函数。

结合《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生产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众多企业成本管理实践,可以发现以下影响成本效益的结构性因素:

4.寻求成本优势的战略途径

企业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有两条:A、针对以上提出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诸因素,选择、控制或改变影响它们的结构性因素,来获得成本优势;B、再造原有的价值链,采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5.长期维持、巩固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的战略性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只有当企业成本优势的来源,对于竞争者来说,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成本的持久性才会存在。维持成本效益优势的基本思路有两条:一是开发成本效益优势的持久性来源,并扩张其数量;二是构筑壁垒,以防止经验扩散而竞争者入侵,例如美国微软是依靠创造专有排他的“视窗”Office软件,并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款等壁垒,来巩固其成本优势。

五、运用作业成本法降低成本

1.作业成本法与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自从1988年美国第一家企业推行至今,它已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而且所应用的行业也从制造业推广到服务业、国防工业、金融业等行业。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特别是其中包含的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成本动因、价值链以及多技能的工人等新思维、新观念,还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带来了生产的多样化、费用和成本上升。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动,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进行作业管理,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作业成本法已从单纯的成本会计系统发展为应用更广泛的成本管理系统。

2.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主要内容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特点,如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制度等特点。作业管理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作业成本效益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