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浅述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

海建军

一、没有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便没有鲜明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

我国的戏曲舞台艺术,是世界艺术画廊中的精品与瑰宝,是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展示,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博得广大观众的好评。从本质上说,戏曲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凭借人物的唱、念、做、打及情节的发展而展现出来。当然,也必须辅助以灯光、服装、道具,为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提供一个展示空间,规定一个典型的艺术环境。本文所论及的戏曲化妆,同样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所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在传统的戏曲演出中,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有其不同的脸谱,而不同的脸谱显露不同的人物个性。白脸的曹操给人以奸诈表象,红脸的关公给人以英雄色彩,这首先要归功于化妆的效果。人物的化妆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作为视觉艺术,它有语言难以表达的艺术效果。同时,它又是个性化和典型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戏曲化妆的个性化与典型化,便不会有鲜明生动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舞台艺术形象。

二、戏曲化妆是以演员为对象的造型艺术,它和日常化妆很不相同

戏曲舞台艺术,同其他叙事性艺术一样,都以塑造人物、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必然命运作目标。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但观众必须首先“听其言、观其行”,而后经过主观分析,才会理解它的内涵。比如一个人,从远方走来,如果不走到近前,是绝不可能看清其人的。这个“走”字既涵盖了人物形象的举止言谈,又涵盖了剧情与冲突的发展,既是直观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露的,又是隐蔽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便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戏曲舞台艺术的魅力所在。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生活经历,各自决定了特定艺术形象的个性化与典型化的内涵。戏曲化妆恰恰是直观的,是对艺术形象的个性化与典型化的展示,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是对人物形象定向发展的规定,是帮助观众思索的参照。还以曹操为例,观众一睹那张大大的惨白的脸,就会想到阴险、狡猾、奸诈、凶残,甚至会脱离剧情,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个或某些特定人物。这个现象,很能直接说明戏曲舞台化妆的艺术精髓所在。

戏曲化妆和生活化妆,是极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从历史渊源上来说,戏曲化妆可能源于日常生活化妆,这是因为日常化妆的动机也有显示人物性格的一面。但我以为,日常生活化妆的终极目标是美化,是对美的追求与刻意模仿,为达到此目标,日常化妆经常运用掩饰这一手段,而戏曲化妆不是为了掩饰。从某种意义上说,戏曲化妆不仅追求表相的美,而且还要用颜色、线条绘画人物形象,显现人物性格,它采用的是超现实的艺术手段。当然,它有别有影视艺术的化妆,因为影视艺术的化妆,要源于生活、忠于生活,绝不会在脸上浓墨重彩。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舞台艺术的化妆是以演员为对象的造型艺术,它要使“这个”变换成“那个”,使演员成为舞台艺术形象,带着鲜明的个性与性格走向观众,而不是让演员以本来面目走向观众。

三、继承民族传统与创新发展,是戏曲化妆的根本原则

戏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着浓郁民族特点和传统的戏剧艺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戏曲脸谱,它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已经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体系完整的化妆谱式。

在《京剧脸谱》一书中,作者赵梦林先生整理归纳了戏曲的角色脸谱,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红色,在《三国演义》这类戏里,是用来表现关羽忠义勇敢的性格,但在《法门寺》中,太监刘瑾的红脸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使人一看就是一位擅权的太监。

我们在具体从事戏曲化妆工作时,应深入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要努力使其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应当是每一位戏曲化妆师的追求。

责任编辑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