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管理在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循证护理管理在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李海梅马东骥曹伟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军第二零八医院妇产科130062)

摘要:目的对在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降低产妇护理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产科收治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管理。对两种护理管理方式下产妇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管理应用于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中可有效减少产妇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妇;护理风险管理;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女性在妊娠及分娩的特殊时期心理与身体均较为敏感,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及其重要[1]。循证护理在参照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对当下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适当解决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中,在减少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方面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回顾性分析产妇临床资料为于2017年1月~12月期间进入我院进行分娩的86例产妇的资料,按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0),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5.37±3.21)岁,平均孕周(38.76±1.22)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6例;剖宫产4例,阴道分娩42例;产妇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2例,中专及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8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5.42±3.34)岁,平均孕周(38.83±1.17)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34例;产妇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中专及高中14例,初中及以下6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有治疗及护理均征得所有产妇及陪同家属同意同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受其监督,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依从性不高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对产妇呼吸、血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根据其实际身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⑴设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理念的教育,依据循证理念从产妇的身体情况及胎儿的生长情况出发,并结合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循证护理的项目、程序及细节进行确立。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同时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并结合医生会诊结果及平时的护理查房,经对病例进行探讨后制定并筛选出科学、合理同时具有临床价值的护理方案。⑵护理方案的实施:①产妇尤其是初产妇以及家属可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恐惧等负面心理,加固对宫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明确其心理需求,并加强监护,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分娩后及时将新生儿基本情况进行告知,以缓解其担忧心理,稳定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其血压等生命体征维持在合理水平,防止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②将分娩后相关注意事项向产妇及家属进行详细强调,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以增加其对分娩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分娩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③护理人员每天完成相应护理工作后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于上级人员实施检查,实现对各项护理措施的监督与指导。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大出血、难产及其他产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及检验分别由率(%)、卡方值(?2)完成,当检验结果显示<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46例产妇中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共发生4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难产3例,大出血1例,发生率为10.00%,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2=4.82,p=0.03)。

3.讨论

妊娠及分娩为女性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在妊娠过程中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极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消极心理,睡眠质量下降,各种躯体化症状出现,增加了分娩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等风险,部分产妇甚至发生难产,从而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对产妇生命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常规产妇护理管理模式将治疗作为护理重点,对患者的整体照顾重视不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产妇及家属的护理需求,护理质量不高[4]。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循证护理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护理经验作为依据,总结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结合不同疾病类型实施有效护理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5]。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产妇循证护理,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依据最佳的护理依据并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制定包括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严格实施,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表明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管理应用于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中可有效减少产妇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蕾.循证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8):114-117.

[2]曹平.循证护理在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203-205.

[3]蒋兆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201-202.

[4]王琴.探究循证护理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临床实用价值[J].贵州医药,2017,41(04):434-435.

[5]谢常山,张敏,夏文俊.探究循证护理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实用价值[J].贵州医药,2017,41(04):43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