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团队合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团队合作

彭丽景

彭丽景(湖南省地矿局四0二队,长沙410000)

摘要:团队合作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组织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在对团队概念及团队合作定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团队合作,以期为企业的团队建设提供好的建议。

关键词:团队合作;效率;人力资本

中国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一、团队的定义

一般来说,团队就是“联合在一起共同行动的一个群体”。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奉献的若干人员的集合。他认为,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成功的团队将团队的共同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工作要求,并且具体目标和整体目标有着相互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团队概念进行新的定义:团队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为了实现其共同的目标,群体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和配合,紧密协调他们的活动。随着团队形式的不断应用和实践,团队的概念也不断延伸高效团队的特征包括:⑴目标。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⑵人(People)。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⑶团队的定位(Place)。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其二,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⑷权限(Power)。团队当中领导人的权利大小跟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一般来说,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利相应越小,在团队发展的初期阶段领导权是相对比较集中。⑸计划。计划的两层面含义:其一,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成目标的具体工作的程序。其二提前按计划进行可以保证团队的顺利进度。只有在计划的操作下团队才会一步一步地贴近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二、团队合作的定义

1994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笔者认为,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三、团队合作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技术进步和剧烈国际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竞争强度日趋激烈,组织中各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组织必须不断寻求适合的组织结构,采用更为灵活、面向问题和任务的组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组织战略环境的改变,团队的运作方式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地的企业越来越关心产品、顾客和地理环境,在管理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团队,更多的决策和行动由团队来完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逐渐引入到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近年来,许多国内的企业也尝试实施团队管理运作方式,追求“高效团队”成了许多企业组织的口号和理想。然而,在现实中,低绩效团队或者团队运作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团队变成了“集体不负责”的借口;“搭便车”的现象普遍存在;成员之间缺少合作;这些现象使团队的优点难于充分发挥。

四、企业人力资本管理视角下的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的培养就是对人的重新优化组合和精神能量的开发,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利克特提出:只有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或多个能够有效履行职能并且每个人都具有高度集体忠诚感的工作团队中的一员时,管理层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潜力。该理论为企业进行团队建设提供了依据。20世纪80年代威廉大内出版了划时代的管理名著《Z理论》,进一步提出员工要相互平等、多专多能、自我管理,企业要消除单调工作、树立整体观念、开发人的潜能。这就为团队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加直接的理论基础。

首先,从组织和运筹的角度看,团队能发挥组织整体功能和合作精神。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事业管理层和员工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此时单靠个人能力往往很难处理。这就要求组织成员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相互依赖关系中加强协调与合作。随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规模也愈来愈大,单一追求理性与规范、僵化的组织形态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迫切要求企业以更加灵活的姿态运作以适应环境变化,团队作为适应这一组织结构变迁的主要形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被企业所推崇并使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外能快速反应客户与市场的需求,对内能凝聚智慧,通过团队成员的信息交流与知识、经验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思维的创造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其共同的目标。

其次,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从事着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活动则主要是由少数精英分子直接完成的。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使得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重大的发明创造几乎是不可能的,联合攻关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而且组织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对许多问题的处理和信息传递、相互配合和协作过程产生了默契。人们之间可能会建立独特的交流信息的方式。

最后,在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或者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选拔配备的、由具有各自专业优势的精英分子组成的团队,具有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科研人员无可比拟的创新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12.

[2]Fr1edriehList,TheNationalSystemofPolitiealEeonomy(lstEditionin1885),NewYork,1922

[3]陈则孚.知识资本[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75.

[4]顾琴轩.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与收入分配[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