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采购回扣的博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1

工程项目采购回扣的博弈分析

张永恒

工程项目采购回扣的博弈分析

张永恒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购是重中之重,但是采购环节也往往成为一些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回扣的腐败契机。本文从不完全动态博弈角度将项目采购人员和项目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来构建模型,并提出了防止收受回扣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工程采购;回扣;博弈;惩罚因子

一、引言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设备、材料的采购费用大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0%—60%,并且我国现阶段仍属于买方市场,由于这些原因,项目采购过程也就滋生出许多不正当行为,尤为突出的就是采购人员吃回扣。目前对此类问题大多是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角度、不完美信息博弈角度、寻租角度来探讨的,而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角度做研究的不多。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分析这类问题,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模型建立

1.基本假设

(1)参与人集合T={1,2}1:项目采购人员,2:项目企业。所有参与人是理性的。

(2)项目采购人员的类型空间Θ={θ1,θ2}θ1:风险偏好的采购人员;θ2:风险厌恶的采购员工。θ∈Θ是被监督者的私人信息,监督者仅知其先验概率分布:P{θ=θ1}=α,P{θ=θ2}=1﹣α。

(3)项目采购人员的行动空间M={m1,m2}m1:滥用职权而收受回扣,m2:没有滥用职权收受回扣。对于收受回扣的采购者来说只有花费一定的成本才能发出自己没有滥用收受回扣的行动信号m2,即是m1的伪装成本C1,但其收受贿赂得到的收益是I。当风险厌恶的采购人员收受回扣时,还将产生心里成本C0。

(4)项目企业的行动集A={a1,a2}a1:不积极监督,a2:积极监督。在观察到信号m后,项目企业从其可采取的行动集合中采取行动a,其监督成本分别为C2、C3(显然C2<C3)。风险偏好的采购员工选择收受回扣和不收回扣的先验概率分别是P{m1/θ1}=β,P{m2/θ1}=1﹣β;风险厌恶的采购选择m1和m2的先验概率分别是P{m1/θ2}=γ,P{m2/θ2}=1﹣γ(显然β﹥γ)。若发现项目采购人员收受回扣,将对其进行惩罚,惩罚因子为p(p﹥1),并将扣除工资w。

2.博弈过程(如下图)

设Ui(θ,m,a)表示参与人1、2的类型依存效用函数。则有:

图惩罚因子

在观测到采购人员发出的信号后,项目企业得到后验概率:

项目采购发出伪装信号m1时,

项目采购发出真实信号m2时,

对于混同策略,项目企业最佳反应为不积极监督,即a(m)≡a1。

若参与人2总采取不积极的监督行为,即a(m)≡a1。

当θ=θ1时(一般收益都会大于成本),

当θ=θ2时(一般收益都会大于成本),

对与项目企业的混同策略,项目采购人员的最佳反应是混同策略m*(θ)≡m1。

惩罚因子在观测到采购人员发出的信号后,项目企业得到后验概率:

项目采购发出伪装信号m1时,

项目采购发出真实信号m2时,

故a(m2)=a1这说明参与人2的分离策略

a*

若参与人2采用分离策略a*(m),

当θ=θ1时,故m(θ1)=m2

当θ=θ2时,故m(θ2)=m2,即m*(θ)≡m2

三、分析

1.只在1右边徘徊相对比较小时,回扣对其的诱惑也就很小。所以项目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采购人员进行轮岗增加其伪装成本,也可以通过提高薪金降低比例。

2.当惩罚因子时,无论项目采购人员属于何种类型都倾向于滥用职权收受回扣,此时项目企业很难明令禁止其收受回扣。因此,项目企业应将惩罚因子p提高,直至。这时由于惩罚力度的加大,采购人员的最优策略也将改变,即改变为不利用职权收受回扣。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90-191.

[2]宁一非:论回扣的原因、现象及其效应[J].经济师,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