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临床观察

刘炳旭

刘炳旭(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

【摘要】目的对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前来从我院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颗患牙。A组患者使用00号排龈线、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B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同一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患者全部120颗患牙中,成功充填的牙数为116颗,有效率为96.7%。B组全部120例患牙中,成功治愈的牙数为98颗,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排龈线对牙齿楔状缺损进行充填,结果有了明显好转,值得推广。

【关键词】排龈线楔状缺损充填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107-02

楔状缺损是属于牙颈部非龋性的慢性牙体疾病,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疾病,是由牙齿唇、颊侧颈部的硬组织发生缓慢地消耗所导致的损坏,由于形状就像木楔子,因而得名。对牙体组织的破坏速度有逐渐加快的倾向。楔状缺损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常规的充填治疗体容易脱落。本文通过使用排龈线对牙齿楔状缺损进行充填,结果有了明显好转,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前来从我院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0~70岁,平均47岁。患牙240颗,其中切牙和尖牙54颗,前磨牙154颗,磨牙32颗。纳入标准:每例患者的楔状缺损牙齿数目均超过2颗,缺损部位位于龈缘或龈下,患牙牙周组织基本健康,前牙咬合无深覆颌,未出现牙髓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20颗患牙。A组患者使用00号排龈线、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B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同一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其疗效。

1.2方法

A组:彻底的清除病损区域,边缘冠方制备短斜面,棉卷隔湿干燥后,选取00排龈线,用专用排龈器按顺时针方向压入患牙龈沟内,剪去多余部分。消毒窝洞,用气枪彻底冲洗,不能让唾液、血液等污染手术区,并吹干窝洞。窝洞和短斜面涂布均匀粘结剂光照20s,然后用复合树脂修复缺损恢复的形态,光照固化40s。最后的抛光非常重要,要先用树脂打磨初步磨光,然后用慢速硅粒子、纸砂片磨光,用复合树脂进行永久充填,最后用抛光膏橡皮杯抛光完成。

B组:制备清除病损区域,冠方边缘制备成段的短斜面,用棉卷隔湿干燥,消毒窝洞气枪吹干,直到无水珠状,在洞壁轻轻地涂布35%的磷酸,用气枪吹均匀,停留30s后冲洗干净,并吹干窝洞,用聚羧酸锌水门汀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在近髓处垫底。在洞壁及斜面涂粘结剂,光照20s,复合树脂修复缺损恢复外形,再光照40s。最后的打磨抛光步骤与A组方法完全相同。

1.3疗效评判标准

成功:牙体外形完整,修复体与牙体边缘密合,充填体无变色,无继发龋,无敏感症状,牙髓活力正常,无牙髓炎、根尖病变。失败:充填体脱落,洞壁边缘不密合,树脂变色明显,形成继发龋或牙髓、根尖周出现病变,出现牙周病变,有其中一项视为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且数据以x-±s来表示,期间比较则采用t来检验其检验水准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充填治疗,A组患者全部120颗患牙中,成功充填的牙数为116颗,有效率为96.7%。B组全部120例患牙中,成功治愈的牙数为98颗,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讨论

楔状缺损是属于牙颈部非龋性的慢性牙体疾病,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疾病,是由牙齿唇、颊侧颈部的硬组织发生缓慢地消耗所导致的损坏,由于形状就像木楔子,因而得名。对牙体组织的破坏速度有逐渐加快的倾向。楔状缺损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常规的充填治疗体容易脱落。

牙颈部楔状缺损,其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机械的因素,也有咬合的因素,还有化学的因素等等。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充填治疗,还会导致牙髓症状。因此,对此类牙体缺损除了要去除病因外,还应该早期充填,避免牙髓症状的出现。以往文献表明,由于种种原因,降低了楔状缺损充填的成功率。基于此病发生的特殊位置,改善临床充填条件,对提高粘接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排龈线在临床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充填治疗,A组患者全部120颗患牙中,成功充填的牙数为116颗,有效率为96.7%。B组全部120例患牙中,成功治愈的牙数为98颗,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排龈线操作简单,不损伤牙龈,牙龈收缩快,有效控制龈沟液渗出,止血效果明显,相容性好,无副作用等优点,在牙齿楔状缺损治疗中也被广泛地使用。

参考文献

[1]闫雪冰,彭红,刘利,宋爱平,孙凤等.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70~73.

[2]郝年珍.排龈线在修复楔状缺损中的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5);552~553.

[3]程秀慧.排龈线在龈下楔状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4);77.

[4]蔡桥银,吴红霞,陈小峰,段义峰.排龈线在治疗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2012,32(3);188~189.

[5]李绍辉,汲平.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