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价值

盛向前

盛向前(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人民医院放射科471100)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胸部数字X线摄影的婴幼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摄影和固定控制曝光摄影,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摄影技术所得的50张胸部X线片中:甲片34张,乙片12张,丙片4张;采用固定控制曝光摄影技术所得的50张胸部X线片中:甲片24张,乙片19张,丙片6张,废片1张。结论:采取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进行婴幼儿患者胸部摄影,伪影少、图像质量佳,还可明显减少婴幼儿所受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婴幼儿胸部摄影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38-01

婴幼儿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最常用且简便的检查方法为胸部摄影[1]。一方面,由于婴幼儿胸部X线摄影暂无标准化依据,扫描条件随意性大及婴幼儿哭闹、随意运动造成较多的伪影,使图像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小儿胸部重要脏器多而娇弱,对X线较成人更为敏感,过大辐射剂量对其健康发育不利。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较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1临床资料

抽取的来我院进行胸部数字X线摄影(DR)的100例婴幼儿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3岁;临床均怀疑为肺炎。

2检查方法

将100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同一数字X线摄影机,分别采用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摄影和固定控制曝光摄影技术。对于不能配合检查的婴幼儿取仰卧前后位,由其家长在旁协助检查,尽量避免头、颈、肩及运动伪影的产生,能够配合检查的幼儿取标准站立后前位。摄影范围为季肋区软组织外缘1~2厘米,第7颈椎至第12胸椎,焦片距为110厘米,中心线对准胸锁关节下3~5厘米处,即气管分叉下,曝光前观察患者的呼吸规律,尽量选择在其吸气将完的瞬间进行曝光[2]。

3结果

所得胸部X线片,由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和技师各三名进行盲氏阅片分析图像质量。采用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摄影技术所得的50张胸部X线片中:甲片34张(占68%),乙片12张(占24%),丙片4张(占8%),废片0张;采用固定控制曝光摄影技术所得的50张胸部X线片中:甲片24张(占48%),乙片19张(占38%),丙片6张(占12%),废片1张(占2%)。

4讨论

4.1乙片及丙片产生因素主要为:肩胛骨未拉开;曝光过度或不足;患者体位不正;运动伪影;异物等。

4.2胸部X线片评判标准:以《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内容为标准[3],评定甲乙丙废片,内容包括:(1)有无运动伪影及影响程度;(2)体位是否标准;(3)有无体外异物影;(4)摄影条件是否适宜;(5)是否存在暗室技术影响因素;(6)将每张胸部X线片对肺纹理延续外带、心后肺纹理、膈下肺纹理、纵隔肺门结构、气管边缘、胸壁软组织层次等胸部细节显示情况分为不显示、显示、显示清晰3个等级。

4.3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优点:(1)摄影宽容度比较大,摄影条件易掌握。(2)曝光结束后即能看到图像,立即能够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使摄影质量及工作效率均有显著提高。(3)数字X线摄影能够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窗位、窗宽、放大、缩小及黑白反转等后处理,相对清晰的显示出重叠处的肺纹理、脊柱及纵隔的病变[4],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4)数字X线摄影曝光所需时间仅有数毫秒,摄影能够在患儿静息瞬间完成,不仅可以忽略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而且可以在标准化体位下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随意或不随意运动所产生的伪影,能够显著地提高照片的清晰度。(5)数字X线摄影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毫安秒,可以在减低X线的照射剂量,而不影响X线的辐射能量[5]的基础上,使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符合X线防护的基本原则[6]及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X线检查的正当化、最优化的原则[7]。

总之,婴幼儿患者采取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进行胸部摄影,采用了超短时间、略高电压以及略高电流曝光,结合标准化体位,不仅伪影少、图像质量好,还明显减少婴幼儿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5.

[2]孟代英《X线投照技术》[M].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14-315.

[3]《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

[4]GarmerM,HennigSP,JagerH,etal.Digitalradiographyversusconventionalinchestimagingdiagneetieperformanceofalargeareasiliconfiat-panaldetectorinaclinicCT-controledstudy[J].AJR,2000,174(1):75.

[5]沈婕、祁吉、伊建忠《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咽部应用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478-480.

[6]邹仲《X线检查技术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3.662-663.

[7]朱晓华、李士骏、薛永明《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关系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94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