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79例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

韦德宁覃柳群

韦德宁覃柳群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培养分析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以期对产前诊断咨询有所支持。方法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检门诊共79例孕早期具有相应产前诊断适应征孕妇,于孕10-14周B超引导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9例绒毛样本,培养成功76例(3例培养失败,无贴壁细胞生长),培养成功率为96.20%(76/79),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1例,其中5例45,XO,2例21三体,2例嵌合体,1例69,XXY,1例47,XN,+9。结论绒毛染色体培养法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绒毛活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与羊膜腔、脐带血穿刺术相比较有一定优势,在条件许可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

【关键词】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异常产前咨询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140-02

侵入性产前诊断的方法应根据孕妇的孕周来决定,孕早期(11-14周)一般采取绒毛,而孕中期、晚期则多采用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来采集羊水、脐血标本。人的绒毛细胞由受精卵发育分化的滋养层细胞及绒毛间质的胚外中胚细胞组成,绒毛细胞与胎儿组织同源,通过绒毛检测,可客观反映胎儿情况,绒毛既可以直接制片进行染色体的观察,也可以经培养制备染色体,进行产前诊断。绒毛活检由于诊断时机更早,临床应用的意义更大。本院2011年11月开展绒毛染色体培养,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于早孕期11-14周行B超引导下经腹取绒毛组织进行培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本院开展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到我院产检门诊就诊共79例孕早期具有相应产前诊断适应征孕妇,孕妇年龄21-44岁,孕周10-14周,B超引导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染色体培养分析。

1.2方法

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于早孕期11-14周行B超引导下经腹取绒毛组织,进无菌室,在无菌操作台上用吸管吸取绒毛约10-20mg移至无菌培养皿,在倒置显微镜下挑取绒毛枝,弃去兑膜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两到三次,转移至另一个培养皿中,用无菌手术刀片剁碎后,用一次性无菌滴管取少量绒毛培养基将剁碎的绒毛混成细胞悬液,吸入一次性无菌培养瓶中,置含5%CO2的37℃温箱行开放式培养;每份标本同时接种平行的两线。培养7-8天观察,见到梭形细胞克隆后,换液,见到较多圆形及双圆形细胞后即可加入秋水仙素20μg/ml,7号针头垂直加2滴,约4小时左右行细胞学处理,用吸管吸出瓶中细胞液入10ml离心管,0.9%NaCl冲洗细胞壁一到两遍;加入0.25%EDTA-trypin约2ml消化8分钟,待细胞面出现肉眼可见皱形改变时即用吸管吹打细胞;收集细胞悬液:离心,1500rpm,15min,去上清;经低渗、固定、制片。G显带,扫片,选择分散良好,可计数细胞的中期分裂相,共计数20个,分析其中5-6个核分裂相,异常者计数翻倍,必要时作C显带。

2结果

79例绒毛样本,培养成功76例(3例培养失败,无贴壁细胞生长),培养成功率96.20%(76/79)。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1]。检出染色体正常核型65例,染色体异常核型11例,异常检出率14.47%(11/76)例,其中5例45,XO,2例21三体,2例嵌合体,1例69,XXY,1例47,XN,+9,分别占异常检出率的45.45%、18.18%、9.09%、9.09%、9.09%和9.09%。见表1。

表111例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结果

3讨论

侵入性产前诊断有可能对母体或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由于其直接分析胎儿的材料,故绒毛、羊水和脐带血穿刺依然是目前产前诊断的金标准。绒毛细胞是由受精卵发育分化的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中的胚外中层细胞组成,绒毛细胞与胎儿组织同源,具有同样的遗传性,通过产前对绒毛的检测,可准确地反映胎儿的情况,因此,胎盘绒毛对胎儿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2]。绒毛检查对胎儿的损害可通过操作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和先进的设备的配合加以避免,可使之减轻到最低限度,在考虑执行操作前需要认真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结合其他产前诊断方法预防出生缺陷,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Turn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或是女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发病者占女性人口1/2500-1/3500,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在原发性闭经的人群中约占1/3。成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发或继发性闭经、身体特殊矮小、性腺发育不全、第二性征不发育等。在合子形成阶段有丝分裂过程中,性细胞分裂时因某种因素影响致使性染色体不分离,形成的合子交换可能出现X单体型或三体型。单体型在Turner综合征中所占比例最高,约占55%[3]。从表中可以看出,本组资料中Turner综合征为5例,均为单体型,占异常核型的45.45%。较文献报道稍低,这可能与调查样本差异及样本数量有关。其发生机理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所造成。本文5例45,XO的孕妇怀孕胎儿的超声均显示胎儿异常(即水囊状淋巴瘤)。2例21三体中,一例提示胎儿鼻骨未见显示,另外一例则提示NT3.4mm(增厚)合并高龄。表明超声检查仍然是产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此外三体儿也是胎儿最常见的异常核型,比国内外报道稍高。三体儿的产生多数是由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致,对三体儿的处理,说明其后果的危害性,劝孕妇必须终止妊娠。母体细胞污染是绒毛取样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约占全部绒毛细胞培养病例的1.9%[4],本文1例46,XY/46,XX嵌合笔者疑为母体细胞污染,约占1.3%(1/79)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本例由于孕妇外出打工而拒绝采集羊水或脐血作进一步检查。为避免或减少母体细胞的污染,应进行绒毛的挑选和净化。本室在取材后置倒置显微镜下,把来源于母体的表面光滑的蜕膜从绒毛组织中分离出来,弃掉,将血凝块和其他杂质清除掉,挑先绒毛短,分支多,有微绒毛的部分,以获得高质量的绒毛细胞。此外,绒毛要新鲜,有活性,还要足够的量,一般纯净绒毛5-10mg,过少则培养时间长,效果差,甚至培养失败。本组3例培养失败均系微生物污染,由于两线为到两个独立平行的培养系统,均被污染,考虑到标本处理前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严格无菌操作是保证孕妇安全和培养成功的必然条件。

研究表明,孕早期经腹绒毛活检术不增加胎儿畸形尤其是肢体畸形的发生率,另外,多个文献报道早孕期经腹穿刺取绒毛术与中孕期脐静脉穿刺所导致胎儿流失率相同[2]。

综上所述,绒毛染色体培养法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绒毛活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与羊膜腔、脐带血穿刺术相比较有一定优势,在条件许可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星等,116例绒毛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与核型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11),65

[2]邓璐莎,44例经腹绒毛活检产前诊断的应用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3)76-77:

[3]李远眺,64例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与临床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291-295)

[4]谢志威.绒毛染色体制备方法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05.034,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