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发锥体外系症状2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发锥体外系症状2例

朱婷

朱婷(湖北省监利县中医院妇产科433300)

我院妇产科自开展术后硬膜外镇痛以来,并发锥体外系症状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52岁,63㎏,诊断子宫肌瘤;例2,女,24岁,65㎏,子宫下段剖宫产。2例均为ASAⅠ级,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顺利,术毕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持续给药,镇痛液配方:0.5%布比卡因25ml,芬太尼0.3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量为2ml/h。术后当日或次日晚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双上肢及腰背肌紧张,双眼球定向障碍,全身出冷汗;但意识清醒,对答切题,查体无异常反射,心率、血压正常。处理:给予吸氧,拔除硬膜外导管,静注地西泮10mg,20min后症状逐渐消失。

讨论:由于芬太尼、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物存在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因此,当其用于术后镇痛时,在镇痛液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以加强镇静镇痛作用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氟哌利多是网状结构的阻滞药并能直接抑制催吐化学感应区(CTZ),具有强安定镇吐作用;有较缓和a受体阻滞作用,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使锥体外系纹状体的递质乙酰胆碱相对占优,从而引起类似于帕金森病的锥体外症状。如面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或肌强直。治疗上可静注或肌注地西泮、东莨菪碱、安坦等中枢抗乙酰胆碱药物以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氟哌利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与用量过大和年龄有关。

参考文献

[1]孙增勤,编著:实用麻醉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