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穿刺引流术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脑室穿刺引流术护理

董淑坤

董淑坤(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中心医院161005)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342-02

【摘要】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恢复慢,不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除了需要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外,还离不开病人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关键词】脑室穿刺引流术抢救护理

脑室穿刺引流术是神经科常见的抢救技术,用于急救或诊断某些颅内压增高疾病,通过穿刺放出脑脊液以抢救脑危象和脑疝。同时引流脑室内的肿瘤液、炎性液、血性液,能有效地减轻其对脑室的刺激,以减轻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机。

1脑室穿刺引流术的适应证

颅内压增高出现脑危象或脑疝;颅内感染须经脑室注药;先天性脑积水、术后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中线部位、颅后窝肿瘤)等;开颅术中或术后颅内压监测。

2脑室穿刺引流术护理注意事项

(1)脑室穿刺是难度较大、有危险性的有创技术操作,常见的并发症有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脑室感染,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谈话、术中配合宣教,协助穿刺进行。

(2)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不宜穿刺,靠近脑室的脑脓肿亦为穿刺禁忌证,因穿刺放液可造成脓肿破入脑室。

(3)完善穿刺前准备与操作配合。

3脑室穿刺术的术前准备

(1)需要患者了解脑室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愿意配合操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备头皮,剃头,并用75%乙醇消毒头皮;非紧急情况下,术前苯巴比妥0.1克肌内注射镇静。

(2)充分评估患者情况:评估患者目前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恐惧心理反应;评估颅内病变的性质、部位,是否为适应证,有无操作禁忌证;评估患者是否了解操作的目的、意义,能否配合;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意义、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取得同意并签字,指导配合方法;评估用物是否配备完善,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3)用物准备完善:包括颅骨钻、脑室穿刺包、脑室引流装置、注射器、麻醉剂、皮肤消毒剂、急救用物等。

4脑室穿刺术术后的护理

(1)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缓慢持续引流脑脊液。引流管最高处距侧脑室距离为15~20厘米,以保持颅内压低于脑脊液初压水平;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翻身或搬运患者等护理操作时,防止引流管牵拉、脱出;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时,应查明原因,不可强行冲洗,否则可能导致脑血栓、感染的发生。

(2)防止引流过量、过快而导致低颅压性头痛、呕吐。同时颅内压较高情况下骤然减压,可导致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甚至发生脑疝。

(3)脑室引流不畅时,先放低引流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必要时可在无菌条件下向外抽吸;如为引流管阻塞,则重新更换引流管。

(4)穿刺部位敷料干燥,伤口敷料和引流管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5)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脑脊液引流量、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色。若术后脑脊液颜色加深、血性,提示有脑室内出血,应通知医生行止血处理;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发生感染,应放低引流袋低于侧脑室7厘米以引流感染脑脊液,并送标本化验,配合医生抗感染处理;引流的脑脊液量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6)及时拔管:持续引流一般不超过1周,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3~4天拔管。拔管前1天,夹闭引流管,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以便了解是否有再次颅内压升高。拔管后切口如有脑脊液漏应通知医生及时缝合,以免引起感染。

5脑脊液置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肿瘤、外伤、脑血管疾病。

评估患者是否有穿刺禁忌证。禁忌证为:穿刺部位感染、脑脊液漏、明显的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垂危、休克、衰竭、腰椎骨折及脱位,极度烦躁不安、不合作患者。

6脑脊液置换术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了解腰椎穿刺或脑脊液置换术的目的、过程、配合方法、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愿意配合操作并签署同意书;过度紧张、躁动、精神症状极小儿患者遵医嘱予以镇静剂;用普鲁卡因麻醉时先做皮肤过敏实验;指导排空大、小便。

操作人员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目的、过程、意义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取得同意并签字;评估患者目前病情是否为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患者有无恐惧心理反应;评估患者是否了解操作意义及能否配合;评估用物是否准备完善,用物及环境是否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完善用物准备:腰椎穿刺包、无菌手套、聚维酮碘、棉签、2%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三通接头、急救药品(20%甘露醇、洛贝林、可拉明等),根据需要备鞘内注射药物。

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关心患者,并鼓励患者配合,消除恐惧心理,指导穿刺过程中维持侧卧、头屈、颈向下弯曲、两腿屈曲使大腿紧贴腹部、双手抱膝,呈弓状的姿势。术中扶持患者,防止断针等意外发生。

7脑脊液置换术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意识,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操作者。

(2)压力过高时,放液不可太快,防止椎管内压力降低引起脑疝。

(3)术后协助与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去枕平卧4~6小时,并鼓励患者多补充水分,防止穿刺后低颅压性头痛。

(4)及时送检脑脊液标本,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5)指导患者保护局部,穿刺针眼敷料防止潮湿、污染,24小时内不宜沐浴,以免引起局部或椎管、颅内感染。

参考文献

[1]苗旺.杨期东.王蕾.侧脑室穿刺和去骨瓣减压对Wallenberg综合征意识障碍的治疗研究.

[2]中华神经科学会.[H]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6(06).

[3]王维治.神经病学2005.

[4]董学英.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探讨[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