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成人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成人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吴静波

吴静波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224400)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八小时禁食。入室后进行生命体征常规监测,对患者上肢静脉通路进行开放,并给予镇静剂咪达唑仑,在进行麻醉诱导前一分钟对患者进行丙泊酚注射。在上述措施完成后,分别给予研究组患者七氟醚诱导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丙泊酚诱导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后,其意识消失所需时间、脑电图监测值达到50符合气管插管条件所需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的患者;T1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心律相较于T0阶段而言,下降幅度均较为明显,且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研究组患者;T2至T4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律与T1阶段相比明显增高,对照组患者增高幅度较研究组患者明显;T5至T6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律情况基本恢复为麻醉前水平。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可使患者达到手术需要的麻醉深度,且能够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进行较好的抑制,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复合丙泊酚成人麻醉诱导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97-02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9月6日至2013年11月2日前来就诊并进行全身麻醉的46例成年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为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9月6日至2013年11月2日前来就诊并进行全身麻醉的46例成年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20人,年龄在19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0.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至Ⅱ级,体重指数每平方米不大于30千克。46例全身麻醉患者中实施脑部手术患者10例、腹部手术患者26例、四肢及其他部位手术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胃食管反流行疾病、高血压且未经控制、缺血性心脏疾病、气道高反应性疾病以及患者进行面罩通气或进行气管插管可能出现困难的情况。将46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3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八小时禁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生命体征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压以及血氧等,之后对患者上肢静脉通路进行开放,并给予镇静剂,即咪达唑仑,剂量为0.02mg/kg,在进行麻醉诱导前一分钟对患者进行丙泊酚注射,剂量为0.5μg/kg。在上述措施完成后,分别给予研究组患者七氟醚诱导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丙泊酚诱导麻醉。具体措施为研究组患者给予浓度为8%七氟醚以及氧气吸入,吸入方法为肺活量法,氧气吸入速度为8min/L,待患者由于麻醉作用入睡后,进行罗库溴铵注射,剂量为0.6mg/kg,并对患者进行七氟醚维持吸入,从而使患者呼气末药物浓度达到6%,脑电图监测值达到50,并在患者维持上述状态五秒后,进行气管导管插入;对照组患者输注丙泊酚,输注方法为靶控,剂量为效应室浓度3mg/L,待丙泊酚达到设定效应室浓度后,患者进入入睡状态,对其进行罗库溴铵注射,剂量为0.6mg/kg,待患者脑电图监测值达到50,并在患者维持上述状态5秒后,进行气管导管插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不同药物的麻醉诱导后,其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可知,T1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心律相较于T0阶段而言,下降幅度均较为明显,且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研究组患者,P<0.05;T2至T4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律与T1阶段相比明显增高,对照组患者增高幅度较研究组患者明显,P<0.05;T5至T6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律情况基本恢复为麻醉前水平。

3讨论

丙泊酚和七氟醚都能够对插管应急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但是七氟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都能够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对于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比丙泊酚更为显著。七氟醚应用于全麻诱导中对患者心血管的稳定性较好,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较轻,起效快,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以及插管的时间均较短,对于循环产生的影响小,麻醉诱导的效果更为显著。

临床治疗中,若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则在患者进行诱导期气管插管时,会对患者造成短时伤害性刺激,对患者体内反射性交感神经冲动产生影响,同时可导致患者体内血压以及心律的改变。因此,临床上对于需要进行全麻治疗的患者选用适合的麻醉诱导药物,可对患者进行全麻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反应进行减轻,达到安全插管的目的。七氟醚是近年来研究出的新型吸入全麻醉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诱导以及维持全身麻醉。阿片受体激动类药物丙泊酚具有药效长、起效快等优点,同时能够维持患者体内循环系统功能稳定,也广泛应用于临床诱导以及维持全身麻醉。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可使患者达到手术需要的麻醉深度,且能够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进行较好的抑制,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式。

综上所述,七氟醚诱导迅速,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循环稳定,术中呛咳、屏气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桂红,宋智敏.喉罩技术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9(35)

[2]王晓玲,孙宗义.七氟醚复合丙泊酚或雷米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通道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4)

[3]李海,黄舜.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2(2)

[4]刘景如.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成人短小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2):215-217

[5]张卫.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比较[J].比较治疗学,2008,29(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