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姜锦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姜锦芹

姜锦芹

(涟水县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涟水2234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83-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高血压人群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本人不完全统计,我院内科住院病人中,高血压人群所占百分比逐年上升,而且许多人对身体健康不够重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懂得太少,处于三低状态(即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很低)许多高血压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并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残疾甚至死亡。临床经验表明:患了高血压,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措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现就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之抽样160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高血压病患者16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本组患者入院血压平均为171/102mmHg。160例患者中,男101例,女59例,年龄40~98岁,平均64岁,病程6个月~33年,急性脑出血、脑梗死住院者112例,占本组总数70%。112例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中男70例,女42例,年龄41~98岁,平均70岁。

2.护理

2.1健康教育

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们把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护理工作,从患者入院开始,把健康宣教贯穿始终。我们从患者入院就进行评估,根据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制定适合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以口头表达结合书面资料,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诊断及其临床表现、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血压控制目标、饮食要求、烟酒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适当运动、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测量血压以及血压的正常范围等。制定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计划。把有关高血压基本常识制成小册,发给患者及家属,并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印制放大张贴在病房走廊上。

2.2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惧、敌对、抑郁等心理疾病,并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我们按接受、支持、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给病人以直接的心理援助。告知焦虑、恐惧会使收缩压升高,愤怒会使舒张压升高的道理,并指导患者如何避免。心理干预使患者懂得保持良好心绪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我控制心理活动,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懂得劳逸适度,培养患者健康、乐观向上开朗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波动引起血压波动。

2.3生活方式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行为方式指导,改善患者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

2.3.1饮食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生活习惯、体质及活动量,分析饮食误区,指导高血压患者科学进食。告知患者和家属饮食治疗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减轻体重(若体重超重者)和轻至中度限制钠盐摄入,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谈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为主,限制动物脂肪、内脏、肉皮、鱼子等,要吃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带来的血压突然增高。岂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食品,适当进食一些优质高蛋白食物,如脱脂牛奶等可延缓血管硬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忌烟酒。咖啡和浓茶亦应尽量避免饮用。增加奶制品、绿叶蔬菜、鱼和水果的摄取,肥胖者指导其逐步减肥。

2.3.2低盐饮食: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而且会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使人肢体肿胀。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降至5g以下,降血压治疗才会有效。应注意避免食用罐头、避免腌制、熏烤的肉和鱼产品;如感觉饮食无味,可以适当加些天然调味品、香料和佐料如胡椒、柠檬、丁香等,酱油、卤汁则含有较多的钠应少食。

2.3.3超重者应注意限制热量的摄入: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正常范围20~24。男性>27、女性>25即诊断为肥胖。BMI=体重(kg)/身高(m)2,肥胖者应逐步减肥,减肥不可操之过急,以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0.5Kg为宜,如果体重降低了,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病人和左心室肥厚病人以及高脂血症患者均有益。如果体重增加了,伴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劝告肥胖患者每天减少1046J的热量摄取;用餐时应坐下来慢慢咀嚼,不吃零食,每顿吃六七分饱即可,且进餐时先吃蔬菜或喝汤;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饮料,以水来解渴。

2.3.4戒烟限酒:吸烟者帮其戒烟,告知:戒烟可以减少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长期吸烟的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患者的2~3倍[1]。限制饮酒量,每日摄入不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告诉患者饮酒可兴奋交感神经,使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胆固醇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许多观察研究都证实,酗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2.3.5保证足够的钙钾摄入,如绿叶蔬菜、豆乳类食物。

2.3.6休息活动干预

(1)休息:当病人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增快等症状,提示血压升高应休息,高血压急症者必须卧床休息;心力衰竭Ⅲ级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充足的睡眠对高血压患者很重要。

(2)活动: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血压水平制定运动方案,按照运动后患者反应调整运动量,适当地进行运动,可以延缓机体衰老,增加患者的健康感觉,肥胖者可以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适当地进行运动还可以松弛患者紧张的情绪,增高HDL-C。指导患者作渐进式的有O2运动,如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也可鼓励患者从事有兴趣的休闲活动,如养花浇水、除草等,但不可感受压力;告诉患者避免参加比赛性质和举重等力量型活动;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等动作亦应尽量避免。如活动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而休息。

2.4用药指导

因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降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和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2.4.1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服用方法、告知坚持长期用药的重要性;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说明不可擅之停药,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合并症;如何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要换药必须通过医生;若服药后有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过度降压,应逐步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对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更应该注意。

2.4.2用药注意事项(1)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长期服药的重要性:服用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降至理想水平之后,必须继续服用维持量的药物,以保持患者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更应特别强调这一点。(2)告诉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如果根据自己个人感觉来增减药物,患者忘记服药或者在下次吃药时,患者再补服上次忘记的剂量,这种不良服药行为,可导致血压波动。如患者血压长期过高,最终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如血压下降过快、幅度过大,又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甚至发生休克、急性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应依据药物的类型和剂型,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那么,第一次服药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患者醒后立即让其服药,不要等到患者早餐后或更晚的时间才服用,告诉患者最后一次服药应选在18时之前服用,也就是在人体血压高峰出现之前30min~1h给药效果最好;告诉患者不可在睡前或者更晚的时间服用降压药;服用长效控、缓释制剂的患者,每日只服用一次,应选在清晨醒后立即服药。(3)告诉患者不能擅自突然停药:如经治疗,患者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患者可以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或有医生考虑是否可停药。不可自己擅自突然停药,因为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患者血压突然升高,使患者出现停药综合症,如果患者合并冠心病,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4)监测服药与血压的关系: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并正确记录。测压最好做到四定:定血压计、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测压前让患者安静休息30分钟,因为运动、情绪激动、进食等均可导致测得的患者血压值偏高。准确记录测得血压值并记录血压与服药关系,为回访复诊提供依据。(5)警惕和提醒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发生急性低血压反应。其预防和处理方法为:①如有晕厥、恶心、呕吐、乏力,面色苍白,出虚汗等,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取头低足高位,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脑部血流量,并可屈曲股部肌肉和摇动脚趾,以减少血液在下肢的郁积。②从平卧位改坐位或从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使血管系统适应姿势的改变。③服药时间可选在平静休息时,服药后2h内最好在室内坐坐或躺在床上,避免长时间站立,因为长时间站立会引起腿部血管扩张,血液郁积在下肢,使脑血流减少。如在睡前服药,夜间起床排尿时应特别注意。④避免热水淋浴和盆浴以及蒸汽浴,因为这些会使人的周围血管扩张,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引起晕厥。

2.5其它生活环境干预

不良的环境条件,长期的噪音影响,精神刺激,持续的紧张状态,均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洗脸刷牙应用温水,冬天洗澡水温不要太高,因为太高会使人的血管急速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若浴毕后室温太低,又会使人的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冬天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保暖,外出时应穿外套及毛衣、戴帽子和手套,因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2.6出院后随访

每个病人出院我们都留下了完整的病历档案及联系方法。以便进行出院后随访。我们采取的随访方法有电话随访、入户干预,附近的可以入户也可来院,每月就医随访至少一次。

3.结果

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1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良心理干预、不良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干预、用药指导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6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均好转,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讨论

高血压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如何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已成为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实施有效地护理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而且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简单易行、社会覆盖面积广、需要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少,在许多慢性病防治方面,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经验证明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