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徐慧丽

(河南省巩义瑞康医院河南巩义451200)

【摘要】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一词被更多地使用,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不良事件的暴露远低于实际发生的数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本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如下综述。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92-02

护理不良事件就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内,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称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为减少差错事故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该内容提出个人观点描述。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发生在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做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做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还要定期反馈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缺陷与不足之处,对护理工作始终常抓不懈,从细节和环节着手,护理部及科内定期公布护理不良事件,并组织安全质量委员会和安全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和防范,改进护理工作,使大家提高了安全意识,起到警示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护理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地开展。

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现状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每个医疗机构都比较重视的问题,但又有发生的情况,其中,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中,明确规定要主动上报,发现漏报或隐瞒不报者,视情节给予处理。但是,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护士不能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有隐瞒不报现象;尤其是年轻护士上报率较低,因害怕受批评或者害怕其他人对自己产生其他看法,而不愿上报。因此,真实上报率与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2.1个人因素

2.1.1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由于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无临床经验,自认为护士就是执行医嘱,只要医嘱不错,就不会出现意外,殊不知病情的严密观察和预测潜在性的危险更为重要。其次对病情的复杂程度及潜在危险性预料不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提前预防,对相关疾病的诱因了解甚少,不能对病人做好较全面的健康教育,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1.2制度落实不力:对护士来说,正确执行核心制度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事情。这些方面如果落实不力,不但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被动局面及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病人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如:交接班不严密、患者身份落实错误、安全核查不认真等等,都会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1.3责任心欠缺,抱有侥幸心理: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不能进行复核,或凭经验用药,认为患者病情稳定,不会有危险发生;不按照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任意减少巡视密度,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1.4缺乏有效沟通:护士与医生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告知不到位,造成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等等都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2.2管理因素

2.2.1培训不到位: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科室有不同学历和不同年资的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和新入职护士,除护理部培训外,护士长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入科前的讲解,工作中严格带教并加强监督;护理部和科室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包括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更要注重培训效果,使新上岗人员增强责任感与安全意识,把每项工作落在实处;同时管理层应提出防范措施,通过相关课程培训,使大家明白我该怎么做,做什么,怎样做是对的,减少自我认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的差距;知道发生不良事件时,怎样处理补救、怎样报、向谁报;还可以通过培养护士的应变能力和防范意识,建立护理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进行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调动护士的主动管理和自身管理意识,出现差错时能及时上报。[1]

2.2.2管理不深入:管理者由于不能深查问题而不能暴露问题所在,对质量控制有应付现象。建立纠错本或者护理缺陷记录本,以及把各种查房中查出的问题一一记录,护士长把查到的问题,定期在护士会议上反馈,必要时组织讨论、分析、发言,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加以跟踪督导,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找出容易出现的问题,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2.2.3.鼓励主动上报,建立无惩罚性的护理文化环境。

不论在什么类型的医疗机构,制定一个安全的护理文化环境是减少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之一,哈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患者安全专家Leap博士提出[2],发生差错后担心被处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促进的唯一最大障碍。护理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懂得重视患者安全目标及重要性,能公开对待缺陷不足,并及时报告采取无惩罚性的方法,从根源上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3]。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去了解不良事件报告的障碍原因,认真分析发生的缺陷与不足,护士长应告知护士上报的重要性及不报或少报的危害性,在评价中加入差错上报时限,可以避免出现延缓上报或隐瞒不报的现象,促进差错及早上报,把差错的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降到最低程度。通过收集护理风险信息,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归因分析,改进护理质量。

3.总结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学历不一,资历不一,素质不一,因此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护龄时间长、学历较高、资历较高的护士责任心较强,主动上报能力较强;而护龄较短的护士,上报能力较低,因此对年轻护士不能“等待成长”,应运用自我教育激发护士寻找自己身边的错误,对不良事件时时分析,学习国外安全文化建设中所采取的建立学习型系统文化,不断从负性事件中学习积累,借鉴别人的经验与错误,纠正偏差,使年轻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转变思维的能力提高,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制度和操作技术的提高,建立专科技术指引,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4]。管理者应本着对护士赋予责任和负责的态度,提高不良事件的自愿上报意识,通过讨论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不良事件的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上升,满意度大有提高,但是,要持续保持护理质量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还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华,刘义兰,刘涛,刘兰芳.护士上报给药差错的障碍与对策[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44(4):317.

[2]刘义兰,张亮.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27.

[3]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4.

[4]杨莘,王祥,邵文利,邵月英,刘溢思,应波,董建.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