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周玉红

(达州市中心血站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6—2016.01)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经优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44±8.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6.99±8.58)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关键词】采血小板献血;优质护理;负面情绪;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22-01

机采血小板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收集优质的血液,保证收集血液的质量,且具有较高的止血效果[1],但在血液收集的时长需1h以上,在采血的过程中献血者易受其情绪影响,不利于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2]。有研究表明,良好的护理措施可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本研究为2015年06月—2016年01月期间收治的部分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06月—2016年0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具体如下:

研究组—男性、女性各为19例、11例,上限年龄值为44岁,下限年龄值为24岁,平均年龄值为(38.99±4.05)岁;上限体重值为78kg,下限体重值为55kg,平均体重值为(60.85±5.31)kg;依据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4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6例。

对照组—男性、女性各为17例、13例,上限年龄值为45岁,下限年龄值为24岁,平均年龄值为(38.90±4.78)岁;上限体重值为77kg,下限体重值为55kg,平均体重值为(60.58±5.38)kg;依据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4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6例。

对比2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口同时的健康宣教及穿刺口相关护理。

研究组方法:行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维持采血室内安静、整洁,调整光线,可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医护人员接待献血者需热情[3],于采血前询问献血者的休息、饮食情况,对血液的生理知识进行讲解,告知其在采血小板完毕后2到3天的生理指标便可恢复正常,介绍血小板分离机的操作过程,缓解献血者的顾虑,可放松其心情。

1.2.2在对献血者采血时,需选取弹性好、充盈饱满的静脉,挑选具备纯熟技术的护理人员进行进针措施[4];在对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可依据文化程度、年龄等与其进行交谈,注意血流不畅的情况,可降低导管堵塞的概率,当血管壁与针头紧贴时,可对针头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若献血者血管痉挛,则可轻拍针头上方的皮肤[5];若袖袋压力不够,则可告知其握紧拳头;当回输速度较快易导致献血者低血钙反应,则可事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若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使其维持脚高、头低位,减缓血液采集速度,待症状有所缓解后进行采集。

1.2.3采集血液完毕后,指导并协助献血者压迫采血部位,对针眼进行适当保护,叮嘱献血者在24小时内不得剧烈运动或从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为献血者提供糕点、饮料,确认未出现问题后才可护送其离开[6]。保存患者的资料,与患者建立联系,可在2~3天后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并予以营养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经优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44±8.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6.99±8.58)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如表1。

3.讨论

由于机采血小板为较为漫长的过程,献血者在此干预下不仅心态受到的影响,还易导致不良反应出现,因此护理人员需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对于献血者的心理及生理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可保障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采集的质量。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经优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44±8.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6.99±8.58)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表明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负面的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桓建英.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120-121.

[2]詹伟波,张颖,梁芬等.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整体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7):83-85.

[3]庄秀春.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122-123.

[4]魏桂芝.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3):132-134.

[5]张颖,符雪丽,龚慧英.整体护理模式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4):444-446.

[6]李焕转,袁燕华,袁带开.延续护理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的效果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7,3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