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优质护理,突出精神专科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开展优质护理,突出精神专科特色

何双莲

何双莲(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精二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改变管理模式,实施优质护理新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优质护理与精神科日常生活护理及病房安全巡视融为一体,突出精神专科特色,重组工作职责,制定服务标准,使工作程序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结果有效规避不安全隐患,提升了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办法。

【关键词】优质护理专科特色

1转变护理工作模式

将护理服务模式转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直接负责病人,实施“包病到护”,从简单地完成医嘱转变为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

1.1转变工作观念:2010年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以来,我科积极参与,改变以往将整个护理工作的内容简单归为:早班处理医嘱,书写护理记录,巡护班看护病人等的功能制护理,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面对床护比严重不足,我们迎难而上,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首先进行优质护理相关文件和考核标准的解读,同时积极听取护士的心声,了解护士困难,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帮助,使责任护士深刻领会“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并落实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让优质护理成为一种习惯。

1.2转变工作模式

改变排班,分析科室护理人员基本情况,根据工作量、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和护士的工作意愿等,实行弹性排班,责任护士“包病到护”,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排班模式。排班以一个月为周期,我科有18名护士,夜班双岗10人,每5天轮一个夜班,办公室班2人,每个护士分管8-13个病情稳定的病人,对于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病人护士长根据情况调整,安排专人床旁守护。严密观察高危人群病情变化及其思维动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可能导致意外的危险症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及24小时严密监护(1)。

2重视临床护理、突出精神专科

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使护士切实履行好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1细化工作流程:梳理原有的工作流程,从细节中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重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每天每周重点工作,将专科化、整体化、人性化贯穿到工作流程和标准中。处理好责任护士和办公室护士工作之间的矛盾,杜绝责任护士离开病房的不合理现象,真正把责任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

2.2培养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所有精神专科护士都承担着不同形式的管理责任,包括精神病人的管理,病房日常事务管理。学会运用精神心理护理技术为病人服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要求护士掌握放松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等。制定突出精神护理特色的护理理念,精神科护理历来重视生活护理,巡回病房和在病房内设置岗位,这与优质护理形成同一体。精神科护士要做大量的多方面沟通和协调工作,包括与病人、家属与团队合作等,因此,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任务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工作中尽量把未知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所有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3确保护理安全,责任护士逐渐建立“我的病人”的理念。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强调治疗,打完针、发完药护士交待病人:“有事按床头铃,我会来看你的”,听起来很在情理中,是一句规范化的服务语言,实事是属于一种被动服务,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就医感受。而在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中深感到护士不仅仅是为患者做好打针、发药,更要在生活上关爱、照顾病人,时时在病房,在第一时间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责任护士清晨进病房做晨间护理,为患者和家属带来真挚的问候,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夜间睡眠情况,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帮助整理房间各物品,开窗通风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真诚服务每一位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科室氛围。

2.4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住院的全过程,体现护理工作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计划,宣教内容突出精神心理特色,让病人掌握更多的促进心理康复的健康知识,有助于稳定病人情绪、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认知,适应各种环境,从而使病人病情减轻,疾病好转,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得到延伸。

2.4.1规范住院健康宣教。个别宣教由责任护士单独完成,每周一次由4名责任护士对康复期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倡导能自理的病人进行自我卫生处置,告知疾病的原因,做放松治疗。

2.4.2规范入院指导。交待病房的管理规定,避免将一切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公开管理规定,注重交流技巧,提高住院依从性。

2.4.3规范出院指导。教会家属怎样照顾好精神病人,如何观察病人发病先兆,如失眠、性格改变等要及时到院复诊;指导病人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沟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工作,保持愉快的心情。

2.4.4专科宣教特色化。针对心理疾病不同阶段进行康复指导,墙上有健康教育知识版面,定期更换内容,让患者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每天定时播放医疗保健操,每星期一进行放松治疗,让患者通过锻炼,放松身心。

3主要举措

3.1服务亲情化

在患者入院时,护士会送温暖的开水,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患者输液卧床时,护士会主动为他们买好饭菜,端到床旁,协助进食;患者无力行走,不便起床排尿时,护士会热心帮助其排尿,以增加患者舒适度;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患者,护士会为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理发等;患者出现情绪焦虑、烦躁不安、不愿与人交流等情况时,护士会耐心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更好的控制、调整自己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出院后护士会给患者定期电话随访康复指导。

3.2真情关怀人性化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心有所感的给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安慰、行为上的指导[2]。将“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对患者的服务中,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每个护士都用自己的承诺服务患者,如对失眠症患者,夜班护士及时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并给相应处理,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逢年佳节,患者需住院治疗,不能回家过节的,组织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共渡节日,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护士与病人的距离更加贴近。

4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起一个优质服务常态化、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励护士立足精神科临床护理。加强对责任护士的领导和指导,采取多种方式客观了解和考核实施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如改变以往护士在办公室背病人“十知道”的检查模式,逐步转变为通过与病人访谈了解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中获取不满意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实现护士岗位管理、科学定编、按需培养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护士队伍的稳定问题,人力配备的问题,护士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问题。

5效果

5.1增强了全责意识。促进服务观念的转变。通过护士为患者全程的服务,体现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深度和广度。

5.2有效规避不安全隐患。通过优质护理与精神科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并进行探索运用,制定完善了相应管理制度及检查考核模式,确保了病房和患者安全。

5.3患者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模式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患者满意度由原来92%提高到98%。

参考文献

[1]王志英.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危险行为因素保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82.

[2]刘春秀,熊靖.赖碧霞等.我院监督护理服务案例规范50则的做法与成效.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9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