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措施研究

王爱玢

甘肃首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摘要:环境改善和保护工作离不开环境影响评价,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围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和勘察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水文地质勘察

1引言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无论是对于建筑工程还是环境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地下水环境变化和影响具有隐蔽性,从外观很难观察到,而且在地下水污染过程中也通常表现出过程的积累性和后果的滞后性,因此做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而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成为不容忽视的内容。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随着地下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积累的过程。造成地下水环境发生变化和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前一种因素是由地质运动规律引发,而后一种因素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行为导致的。从影响的结果来看,地下水会对地下岩层、土壤环境、地上建筑物产生影响。与地下水直接接触的是地下岩层和土壤环境,因此这两种影响最为直接,比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直接造成农林作物存活率低,农产品质量下降,水体安全等问题;而对建筑物的影响更多是间接影响,建筑物地基被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因素侵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造成建筑物地基的腐蚀破坏,缩短使用寿命。

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如天然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天然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内容包括: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调查范围确定。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进行所在区域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如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图表、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报告、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图表和文件、所在区域的气相资料、潜水含水层动态监测资料等。收集好项目的相关资料之后进行资料的分析,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情况、气候情况以及植物植被情况进行了解,对隔水岩层、含水岩层、含水层水位、含水层水质、补给条件、径流条件等进行水文基础信息的了解。在全面了解水文地质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类别进行环境影响的识别,然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范围的确定。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调查,观察污染物的类别和特征,了解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对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做出评价。具体又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类。对工业污染源位置进行确定,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途径、污染物治理情况和废弃物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农业污染源的影响范围进行调查、了解化肥或农药的使用量和变化情况,对项目内或周边的畜牧养殖场所进行调研,了解污水源位置、涉及范围、污水排放量、农作物种类和受到的影响。对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医疗卫生废水进行排放量、排放方式、污水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的调查,对生活垃圾的去向、放置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有关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内容,需要对项目区域的地下水源地情况、开采含水层情况、开采井的分布情况、开采强度和数量情况以及开采地下水量水质和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项目区域地下水使用用途和产生的效益进行了解和分析,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另外,还要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如地下水水质问题、含水层疏干情况,查明位置、分布、程度、范围、成因以及影响和变化趋势。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该部分内容是在基本信息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进一步勘察,具体的内容包括一级评价中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的针对性调查、缺少基础信息资料情况下的补充性调查、二级三级评价中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情况、水流的动态变化、空间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水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常规水质分析项目、污染物的特征、污染物分布,在上述信息资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做出地下水环境现状的评价。

4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精度通常为1:50000,对于特殊或敏感区域可在这一比例尺基础上进行适当放大。首先选择好观测路线,观测路线要涵盖项目区域环境的水文地质类别和现象,因此可沿着区域地形地貌的显著变化路线进行,如果不能有效覆盖所有的水文地质现象应增加辅助的观测路线,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环境水文地质背景信息。其次进行观测点的布设。对于水质采样点应对项目的平面布局以及地下水流向来进行综合考虑,观测点的布点密度通常为1个/5Km2。对于水文地质调查点的布设要包含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的调查内容,布点密度通常为3个/5Km2。对于水位监测点,要遵循以较少的观测孔来得到必须基本的地下水数据这一原则,根据地下水环境的技术导则,一级评价区水位监测点数不少于15个,布点的方式通常采用十字交叉式。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涉及到勘察钻孔技术和方法。勘察钻孔在深度把控上要以揭穿目的含水层为原则,含水层揭穿后要进行黏土或水泥的封闭,阻断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减少试验的干扰因素。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钻孔孔径有所差异,如地下基岩情况,钻孔Φ≥127mm,滤水管Φ≥110mm;地下岩层松散的情况,钻孔Φ≥394mm,滤水管Φ≥194mm。钻孔试验完成后进行洗井,保持含水层空隙通畅。环境水文地质试验主要有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渗水试验一般采用双环渗水法,注意对毛细上升的高度进行实际测量。抽水试验分为分层抽水、分段抽水以及混合抽水。分层抽水可以确定地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较可靠地获取地下各含水层的水力参数及相互联系,因此可应用在对地下含水岩层复杂地区。分段抽水法能够得到富含水层中不同段的含水差异信息,因此应用在厚度较大的同一含水层区域中,对不同深度的富水性进行勘测,确定开采深度和提供地下取水建议。混合抽水是上述两种方法的集合,可以取长补短,适用于地下含水层较多的情况。

5结语

总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十分关键,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科学选择适宜的水文地质试验方法,严格安装规范进行技术操作,确保勘察工作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项目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基于环境保护探析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王俊,席晋,《四川水泥》,2018(07)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陈希,《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4)

[3]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分析,肖浩飞,徐晓璐,《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