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何美群黄科志郑璐司徒妙琼

何美群黄科志郑璐司徒妙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原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及总结。结果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新生儿自身因素、药物的应用、侵入性操作、医源性因素、环境及消毒液因素。结论对造成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NICU护理干预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随着儿科学的发展,新生儿急救及监护技术的提高,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内存活率不断上升,医院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及存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因此,防止和控制院内感染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而复杂的难题[1]。本文是通过临床实践,对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总结出其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1新生儿自身因素

1.1.1皮肤因素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2]。

1.1.2体重、免疫因素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

1.2药物的应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正常菌群的紊乱,NICU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症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成常规。抗生素抗菌谱越广,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易招致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另外H受体阻断剂的应用使胃液碱化,影响了酸性胃液对细菌的杀灭作用而增加咽部的定植,进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3]。

1.3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大多有严重原发病,常常需要气管插管、吸痰等机体侵入性操作,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在插管过程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气管继而发生肺部感染。一部分重症新生儿、早产儿由于生活能力低下,常需要留置胃管来提供营养、药物以及处理分泌物等,插胃管存在从胃经咽到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也有学者提出胃内细菌可沿胃管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另外,血管内置管也是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国外报道一般导管放置超过72h后,每增加1天时间,感染率增加1%~2%,5~7天为高峰期,因此时皮肤细菌较开始时增加10倍,感染发生率增加5%[4]。

1.4医源性感染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的。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洗手制度不严格,尤其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时的问题更为突出。另外,忽视对喂奶用具、沐浴用具的清洗消毒、配奶卫生、毛巾、包被、体温、听诊器及皮测胆红素仪等用品的消毒使用情况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1.5环境因素NICU建筑设计与布局不当及环境的不洁净可导致院内感染。由于重病儿多,且共居一室,医务人员、探视人员流量大,尘土、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空气较严重。

1.6消毒液的因素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消毒液,其浓度的有效性对消毒效果具有直接关系。如果在使用时忽视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就会降低消毒效果。如临床上常用75%酒精,使用3天后浓度降至64%,7天后降至47%,而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在低浓度的酒精中仍能存活,因此临床上输液时不及时盖严酒精碘酒瓶盖的行为应严格杜绝。一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消毒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而失去消毒作用。

2NICU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

2.1加强控制感染知识培训增加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所有进入NICU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专业培训,掌握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认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使其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变成自觉行为。

2.2环境布局合理,严格管理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室,并有明显的标识;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控制人员进出,洗手水龙头都为感应龙头。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即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1次(带菌数空气中<200cfu/m3,物体表面<5cfu/cm2),每周彻底清扫1次,食醋熏蒸1次,每日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表面以保持清洁度,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每日0.1%过氧乙酸消毒液拖地2次;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照射40min,由值班人员登记并签名,照射强度不得<70μW/cm2,新灯管强度>100μW/cm2,紫外线消毒使用时间累计不超过1000h。每间病室安装1台空气净化器。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患儿的发育,并能限制菌落的生长繁殖。新生儿病室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每班都要观察并登记签字。

2.3操作中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的操作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以防接触性感染。凡进入新生儿病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新生儿病室的专用衣、鞋,戴圆顶帽。在操作过程(包括配奶、喂奶、静脉穿刺、基础护理、医生体检等)中做到戴口罩,操作前、后用洗手液洗手[5],按照洗手六步法,流动水冲洗,洗手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手快速消毒液)擦手1min至干燥为止。一次性用品一用一换。每月对操作者在操作中的手指、咽分泌物进行细菌监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从事NICU工作。

2.4用品的消毒新生儿被服、小毛巾消毒后方可使用,喂奶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床单位应保持清洁整齐,每天更换床单。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每天用消毒液常规消毒清洁暖箱,每周更换暖箱以能彻底消毒。患儿出院后均用消毒液擦拭床,擦拭时做到一床一巾,暖箱用紫外线消毒30min,做好终末消毒工作。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进行认真检查,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等物品均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一用一换,不可反复使用。一切医用、生活用品均应消毒,如体温表、吸痰物品、机械通气等用消毒液浸泡;吸氧面罩、喉镜等用消毒液擦拭;镊子、布类、喂奶用具等均用高压蒸汽消毒,这些用品均一人一用一消毒,决不混用。定期对医用、生活用品进行细菌学监测。

2.5呼吸道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2.5.1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发生机率较高,呼吸道的管理至关重要,应抬高患儿头肩部30°,并取侧卧位以防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经常清洁鼻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5.2NICU收治的患儿30%~40%需要吸氧,氧气装置的消毒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采用一次性吸氧管,湿化瓶及吸氧面罩用后予消毒液浸泡,冲洗干净、晾干后方可使用,湿化瓶内放灭菌蒸馏水,蒸馏水及鼻导管每天更换,湿化瓶每周更换消毒2次。

2.5.3呼吸机的管理严格呼吸机保养和消毒,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气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空气过滤网每日清洗,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理,防止倒流,严禁倒在地面上,应备专用带盖小桶,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更换下的呼吸机管道实行冲洗→浸泡消毒→冲洗→晾干→高压蒸气灭菌处理后备用。

2.6侵入性导管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动静脉置管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导管应选择适当位置安放。每天检查皮肤穿刺部位,导管皮肤入口处予安尔碘消毒后用3M透明无菌敷料粘帖,妥善固定。动脉导管及中心静脉导管应每4天更换敷料1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每3天更换敷料1次。保持导管通畅,配置静脉营养液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留置胃管鼻饲后用温开水0.5-1ml冲管,防止奶液或药液滞留。

2.7加强基础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眼部、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自眼内眦向外轻拭,滴洁霉素眼药水每天2次,防止结膜炎,每天用1%~2%碳酸氢钠溶液护理口腔1~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引起感染,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溃疡及鹅口疮。若有鹅口疮可涂油剂制霉菌素,在喂奶后30~60min涂药。每天用75%酒精涂抹残端及脐轮,脐带脱落不干燥时用5%聚维酮碘溶液(PVP)护理,分泌物用双氧水擦洗,生理盐水洗净,再涂5%PVP;脐周潮红,残端有腐臭味、脓性分泌物,按感染伤口处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喂奶后60min换尿布,用一次性尿布,每次换尿布时用温开水洗净臀部及会阴并在臀部涂上鞣酸软膏,避免大小便刺激引起红臀。有臀红者可用浓鱼肝油滴剂保护皮肤或涂珍珠末,皮肤有糜烂者可抹上达克宁散。做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动作均应轻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

2.8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热量,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患儿吸吮力强者尽可让其自己吸吮;吸吮能力弱者或不能吸吮者,才留置胃管用鼻饲管喂奶,热量不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

2.9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合并感染者宜选用高效、低毒抗生素,有针对性选择一种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只有在细菌培养结果得到后再加以选用,防止患儿发生菌群失调。

参考文献

[1]黄德珉,童笑梅.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3,(12).

[2]周亚玲,曾正义,耿琪智.新生儿医院感染2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43-744.

[3]陈文莉,张清.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29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2):12~13.

[4]吕立文,熊滨,任咏薇.ICU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原因探讨[J].广西医学,2000.22(5):1063~1064.

[5]沈伟.洗手消毒的概念与方法选择[J].上海预防学杂志,1998,10(8):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