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

濮学荔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如何护理新生儿疼痛症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8例发生疼痛症状的新生儿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护理组,每组均为39例,常规护理组采取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疼痛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生儿疼痛针对护理。之后再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远远低于无痛护理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使新生儿的疼痛耐受力实现显著的提升,为后期顺利开展监护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疼痛

大量事实证明,新生儿在出生后便具有疼痛感知能力,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而言,在治疗及护理期间,或多或少均有可能发生一些致痛性操作,而一旦出现疼痛,则必定会对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探寻一种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8例发生疼痛症状的新生儿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如何护理新生儿疼痛症状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8例发生疼痛症状的新生儿选取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为女患儿、45例为男患儿;最大年龄为2个月,最小年龄为1d,平均年龄为(1.01±0.31)个月;最大体重为5.4kg,最小体重为2.47kg,平均体重为(4.51±0.53)kg。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护理组,每组均为39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取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即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

疼痛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生儿疼痛针对护理,具体如下:①如果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发生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应立即分析产生的原因,逐一排除诱发原因。②如果患儿的疼痛症状较为轻微,可引导产妇对其实行母乳喂养,以使患儿的心理及生理要求得到满足,提升患儿的愉悦感及安全感,从而达到增强患儿疼痛耐受力的目的[2]。③不断强化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预防及护理新生儿疼痛的意识。④不断优化重症监护室的硬件设备,而且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重症监护室的光线强度进行恰当的调整,如有需要,还可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来达到抚慰新生儿的目的[3]。⑤应加大对重症监护室的巡查力度,应经常拥抱和抚摸新生儿,以促使新生儿释放β-内啡肽、更改迷走神经张力,使5-羟色胺的作用得以充分地体现出来,迎合新生儿情感上的需要,加强抚慰新生儿的身心[4]。⑥应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体位加以合理地调整,让新生儿处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体位。大量研究证实,护理人员分别用手托住新生儿的双脚及头部,让新生儿保持屈曲状态,可以使各种致痛性操作造成的疼痛降到最小化。采取鸟巢式的体位来对襁褓进行包裹,可以使新生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1.3判断标准

判断患儿疼痛控制效果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①无效:实施护理干预后,治疗期间新生儿仍发生明显的应激性反应,且严重影响后期重症监护治疗的正常开展;②有效:实施护理干预后,治疗期间新生儿仅发生轻微的应激反应,不会对后期的重症治疗及护理产生太大影响;③显效:实施护理干预后,治疗期间患儿未发生应激性反应,重症监护治疗及护理可以顺利开展。护理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并处理所得数据,以%代表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为69.23%,无痛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4.87%,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以往人们一直误认为新生儿由于未完全发育,缺乏感知疼痛的能力,事实上,大量实践证实,新生儿出生后便具备感知疼痛的能力,而且与成人相比,其对疼痛刺激反应更为强烈,持续时间更长,对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而言,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则必定会大大降低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采取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采取抚触、音乐疗法、母乳喂养、体位护理、药物止痛以及优化病房环境等护理干预对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远远低于无痛护理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抚触、音乐疗法、母乳喂养、体位护理、药物止痛以及优化病房环境等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有效的减轻患儿的疼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疼痛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使新生儿的疼痛耐受力实现显著的提升,为后期顺利开展监护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芬,刘敏,鲍柳春,等.袋鼠式护理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6):1-5.

[2]陶桂霞,李志燕,谭晓清,等.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8-990.

[3]成柳,陈牡花,杨维,等.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7,11(5):93-95.

[4]蒋辉英.袋鼠式护理对缓解足月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