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

陈凌

陈凌

安徽翔凌环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逐渐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水利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高度重视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我们务必要从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入手,最大程度修复环境,尽快提高生态环境的健康、系统,解决生态环境中所出现的不良问题,保护好“金山银山”。本文就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然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水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增强,已经超出了城市水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水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解决水生态受损的问题,因为修复水生态环境是提高水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

1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指的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和生态技术方法等,对不利于生态系统进化的因素进行改变或修正,另外对于生物系统进行沟通外界事物与能量的流通通道进行优化工作,对信息传播渠道进行配置,进行生态保护的修复或提升工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区域水土流失问题。采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以往国内依赖粗放型的经济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消耗,这就导致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工业治污水平的滞后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设施的不足,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造成破坏,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对经济进步也会造成一定的阻力。对水生态资源实施必要的保护以及修复,一方面是为人们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氛围,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水生态修复的水平,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科学治理。

3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

(1)要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考虑植被修复措施,积极的增加植被覆盖率,更多的去保护该地区物种,避免出现物种稀少的情况。(2)要有效控制土地资源使用,加强资源保护。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活动占土地面积较大,使用的和淹没的土地资源较多。在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必须积极的保护该地区土地资源,修复水土资源的有效性,较少水土流失。(3)要坚持生态系统原貌。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貌是修复工作的核心。例如,工程施工地点为某低山丘陵,在进行对该河段的施工时,要注意对河段沿岸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去维护原有河谷山体的生态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天然河流景观,不改变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原貌。

4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措施

4.1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在城市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落实。我们在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发展原则等问题上,都要坚持以城市水土保护为主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水土保持工作受到重视,得到落实。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然后才能够进行一般情况区域的水土保持。

4.2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应用

按照“统一部署、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强化应用”原则,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2018-2020年)》确定的4个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62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所有部管生产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监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省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重点监管区域的通知》要求,做好本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加大信息化手段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和效益评价中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

4.3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各级水行政部门在制定水生态环境规划的时候,需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以及修复,将其接入水功能区的规划中,并落实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中。地方政府需要做好流域水生态的保护以及修复规划,制定规划时要结合空间规划以及主体区划等方面的情况,对不同的区域实施必要的保护以及修复措施,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是优化开发还是禁止开发,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

4.4利用科学技术引导生态自然修复

现如今社会的任何方面都越来越注重科技的投入,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运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修复在生态修复中出现的一些混乱性问题,为了有助于让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就要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在修复技术方面积极的进行创新新技术,学会运用各种方法与工艺,;另外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管理能力,保证科学技术的效率更高。针对这点,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多种多样的高科技,积极实现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而只有在生态修复技术创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后,才能更为有效的分析生态数据,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生态自然修复工作。所以,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当充分引入适当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科学技术能够高效地参与到修复工作中,为工作效率以及修复程度的提升做出贡献。

4.5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湿地本身具备强力的净化功能,对水量进行调节,同时能够淀积、吸收径流中的泥沙和其他的污染物。因此对湿地生态实施强力的保护,对水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修复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需要在各地区建立湿地保护工程,国内近年来在北京等地区推广人工湿地工程,对天然湿地的保护以及修复也是逐渐受到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还会需要不断强化的。

4.6完善生态自然修复体系系统性管理

为保证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需在修复系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生态自然修复体系系统管理机构的建立。并在该管理机构中,对其中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权利以及职责进行严格规范,使其有效连接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各部门的有关工作,保证意见统一。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保证修复工作的规范性、可靠性,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进行选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时,首先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其次保证其能够在生态自然修复体系系统管理机构,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其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严格的制定出不同的修复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以及更多竞争,需要更积极地去认真完善生态自然修复工作,制定出适合我国生态修复的方针政策和修复设计。切实解决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问题。建立完整高效的生态自然修复系统,保证其能够更加有效的让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86.

[2]陈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谱写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篇章.中国水利,201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