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林业发展及造林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林业发展及造林技术分析

吴偏华

阳江市阳西县林业局529800

摘要:林业是改善生态、维护生态安全的公益事业,也是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林业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现状及造林技术展开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发展;培育资源;植苗造林

经济建设的加快破坏了大量的森林和树木,这不仅使我国的林木资源减少,使我国的生态遭到破坏,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被垦林区要及时地进行土地的造林整地,避免大量土地的荒废。还要及时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恢复被垦区的森林和生态。本文主要对植树造林技术进行探讨。

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现在森林逐年增加,加大了提高退耕还林的速度,在这样的变化趋势下,森林消耗减少,面积增加,使森林在数量方面一步一步的走出低迷期,改变了森林资源下降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改造森林资源一直是我国在林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着重提到的是林产工业,但真正有所发展却是林业产品,而林业产品的原料是森林资源。

2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为森林资源消耗大国,其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覆盖率底,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大部分是粗放经营,在这样的趋势下,引起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林业经济危困,严重影响我国的林业发展。使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不足,这将会出现木材的数量和质量有所短缺,价格提高等问题,对林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严重的限制了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首先,造林地种类多种多样、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很复杂,立地类型不同。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的艰巨,因为经济的限制,所以只能在小范围整地,其次是林木生成周期长,在整地方面也加大了整地的质量和效果。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养分和水分,同时提高了造林质量,整地清除了杂草和灌木改造林地的地形,有利于种植点的配置,而且,土壤经过深翻,人工在栽植上既省力又省工,因此经过整地后的土壤能促进幼林生长,较差的土壤经过水热条件的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有利于播种后种子发芽,促进苗根生长和成活,减少植被与林木对于林地营养空间的相互竞争,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造林地的清理是在翻理土地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把要翻土地的杂草和灌木及采伐过的枝丫、站秆、倒树、伐根等清理干净。处理方法是分为全面处理、带状和块状清理三种。清理的方法也可以分成火烧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是靠人工和机具,机具有推土机和割灌机及切碎机。清理完成后归堆和铺平,然后火烧清除,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喷洒,杀死草类和灌木类植物。整地方式也要根据林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来设计,一般可分为三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一般适用于平原和沙荒及水土流失轻的坡地。带状整地是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持水土,块状整地是在栽植点周围进行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

4造林整地的具体技术

首先,造林整地的第一个步骤是对目标土地进行清理,清理的目的是对土地表层以及地表下不算深的泥土进行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清理。由于土壤成分的复杂性,具体的清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一般肉眼可见的杂物等可以使用机器清除或者人工清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清除完毕后需要对整块土地进行铺平等工作,如果土地里的杂物实在太多难以清理或者在机器和人工清除后,可以用原始的火烧法进行彻底的清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化学试剂清理的办法来消除土壤中的害虫,确保苗木在土地上健康成长。其次,对于整地的具体办法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林地是在平地上,一般使用犁沟等方法,如果林地是在山地上,一般使用水平阶等方法。

5植树造林的具体技术

5.1直播造林法

直播造林法的缺陷之一是对土地的质量的要求略高,而且播种后对幼苗的管理、灌溉等管理措施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因此,为了应对这几点难题,使用播种造林法的种子一般都是颗粒饱满、生命力顽强、对环境是盈利极高、经过多代杂交之后品种优良的树种。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5.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总之,在利用植苗造林法进行造林的时候,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5.3分殖造林法

从技术层面来说,分殖造林法一般使用树木的枝干部分以及相关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的原料,这种方法目前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其主要优点有:节省了大量的树种以及幼苗,不仅如此,利用分殖造林法所长出树木的生长速度都远远快于正常生长好的树苗,而且分殖造林法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成活率极高,能够很好地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

5.4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5.5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以现代科技经验为基础的造林,讲究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地而异等理念,在树种的选择和块状套种方面得以合理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阔叶林的面积和种植树木的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和质量,使林木的根部更加容易在土壤中吸收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增强林木的生长效果。

6结束语

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生态平衡的发展和重视,因此,我国现阶段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生态方面的建设。我国的林业侧重点很大程度上要合理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生态综合环境。从林业的根本问题上,改善我国的生态建设和保障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果,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辉北.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4,(09):233.

[2]席国峰,庄林.加快林业发展及造林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188.

[3]谢军安,刘阳.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122-126.

[4]李殿国.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