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机制研究

/ 2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机制研究

何文智臧家栋王晓凤陈昭蓉付璇戴玉微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开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机制与途径在教育实践中的效果越来越弱,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医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原因,并试图探索其体制、机制的各项完善措施,从而为提高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教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

一、新形势下研究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机制的意义

高质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人才的重要前提,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肩负“救死扶伤”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国民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医疗人才,建立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机制是落实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医风、医德”同步提高的急迫要求,是促进中医“国粹”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必然途径[1]

二、当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高校对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估机制不成熟

教育过程和效果评估越来越被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也逐渐从量的考评向质的效果评估转变,部分高校开始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的制度。但目前看来,这项工作才刚起步。

在中医院校中,随着医教协同的不断深化,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化[2]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实际落实中尚处于试水阶段,在管理和教育方面,院系管理和思想政治“无处发力”,而学生在规培学习中易产生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盲目感,并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2.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协作机制不完善,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

国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往往不够重视,但这种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并形成一股合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容易流于表面,存在不务实、空洞的情况。

研究生教育以导师为主导,以专业学习为主要任务,以个体研究为主要方式,这就决定了研究生主要的活动及交际范围基本局限在本实验室或本课题组的内部成员之间,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各高等院校其他专业研究生不同,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临床实习,在临床上还有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导师是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其责任意识并不强。

3.医教协同培养机制给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实践性极强,研究生要到全国各地规培医院、医药企业进行实践,时间和地点差异极大,人员的分散使集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渐乏力。另外由于目前这类学生的理论及实践学习任务的繁重,规培基地管理制度的严苛,使得医学学科研究生部分呈现出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政治、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医学业务学习与发展上的“非全面发展”倾向。班级各学生被分散在不同临床科室,甚至是不同临床医院,使得班级干部、党团支部干部在管理上存在管理范围过于分散、这就要求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传统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模式,对医学专业研究生实行因人而异、因医院而异的特色教育模式[3]

二、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

1.提高对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完善规划机制:就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就理论、思想、政策等进行研讨,在做重要决策时,可以召开合作部门思政协作会议,对策划的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流程与效果进行宏观把握。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各思政教育部门可以共同制定远期目标。其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近期阶段性执行目标以将远期目标具体细化为目的,以时间顺序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共同向远期目标前进。只有把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整体与部分相统筹,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思政教育规划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掌握思政教育的整体方向,又不失实施中的细节,而思政教育各部门协作制定远、近期目标应以整个研究生院学生群体思政教育效果为依据来设立。

逐步完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必须符合中医专业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必须围绕中医学研究生这一知识群体思想行为的实际特点,各个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估。因此在评估中要做到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效果评定的结合。评估工作既要估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的远期效果,也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阶段和各环节作出评估。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与管理机制。目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刚刚起步,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并不成熟,存在职责不明、分工不合理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由研究生院、规培医院、导师共同承担。只有三者发挥合力,才能做好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微观上来说,需要进一步细化“校-院-学生支部-小组”的四级管理机制,建立优秀的班委队伍及党、团干部队伍。同时,组建由管理型、学习型、服务型的学生共同组成的班委,积极引导起桥梁作用。明晰“医院-规培”、“学院-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权责。

3.创建多元化思想教育途径,建立多级网络交流平台。鉴于医学研究生管理的的分散性的特点,可以有目的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充分利用互相网平台、借助微信、QQ、学校思政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思政教育动态,各规培医院开展的思政教育讲课、互动交流及思政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实行录播及实行报道或微信投票等直播形式以鼓动其他规培单位积参与。在积极互动的思政教育中逐渐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医学研究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研究生思想教育方面保持连续性,加强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鼓励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4]

4.加强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方法,促进常规化思想政治活动与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中医学人才医教协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不同阶段,其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在规培过程中,第一阶段处于全科轮转学习,应当加强对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的职业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侧重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风医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第二阶段则是在自己本专业科室学习,是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专业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侧重于本专业相关技术职业道德、科研精神、专业精神的培育,培养中医学研究生形成正确的诊疗思想跟沟通技巧,是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中医学研究生职业精神的学习在活动中传授给学生,著名中医大家的高尚道德境界、医学大家的优秀事迹在讲座上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高尚医风医德、仁心仁术”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常规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其学业观、恋爱观、就业观等多个方面予以正确地引导。高校传统的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以及不能适应当前我校研究生结构分化的特点。

结语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在具体落实中尚不成熟,中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与“医教协同”这一医学人才培养政策的目标相去甚远,甚至制约了中医学研究生学子的发展道路[5],积极探索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研究,对于专业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及专业培养的有效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综合分析目前医教协同的培养模式,科学提出目前培养模式的不足及积极建设方案,对于当前医教思政教育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孔伟明.多视角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1-22,23.

[2]唐焕韶.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医学职业精神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0).

[3]芦茜,陈炳.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改革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6)

[4]熊亮,易生富.论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l(1):52-53.

[5]韩启德.21世纪医学发展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