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魏永强

魏永强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学习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1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7至61岁,位于臀部及四肢皮下软组织3例,胃1例。影像学显示为孤立性实性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无明显包膜,肿物内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高密度钙化影。肉眼: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结节,界限清楚,质略韧。镜检:肿瘤由大量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稀少,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钙化结节,伴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不表达CK,CD117,CD99,β-catenin,S-100,SMA等抗体。随访4例均无复发。结论:C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还需与伴有钙化的其他间叶性病变鉴别。

【关键词】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病理学;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64-02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是一种良性纤维性肿瘤,由Rosenthal等[1]于1988年首先报道,起初被报道为“砂砾体的儿童纤维性肿瘤”,1993年,Fetsh等报道10例,并将其更名为“钙化性纤维性假瘤”[2]。新版WHO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学分类(2002年)采用CFT来命名[3]。本文总结4例CFT病例,对其临床,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并查阅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收集本院2009年—2017年诊断的CFT病例。所有病例均获得较为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

1.2方法

4例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DAKO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所用一抗包括Vimentin,CK,CD117,CD99,β-catenin,S-100,SMA均为福州迈新试剂公司产品,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临床资料

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42岁。3例位于皮下软组织,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1例位于胃黏膜下,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就诊。CT及X线检查,均显示孤立性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无包膜,其中散在大小不一的高密度钙化影。4例最终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胃部的1例临床考虑胃肠道间质瘤,行肿瘤及部分胃切除手术。随访时间1到8年,均无复发。

2.2病理学特征

肉眼:肿物多呈结节状,无包膜,界清,直径0.6~2.5cm,切面灰白,质地略硬,部分肿物刀切时有明显的沙砾感。镜下形态: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无包膜,主要由致密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组成,其中见稀疏分布的梭形细胞,无明显核异型及核分裂相,胶原纤维中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和营养不良性钙化,间质中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而CK,CD117,CD99,β-catenin,S-100,SMA均呈阴性。

3.讨论

3.1临床特点

CF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纤维性良性肿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起初的报道认为CFT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并无明显性别差异[4],但后续的研究发现,CFT在成年人也不少见,年龄范围5~67岁[5],且好发于女性,本组中平均年龄42岁,男女比例1:3。好发部位多为肢体,躯干,颈部或腹股沟的皮下或深部软组织,也可发生于胃肠道等空腔脏器。临床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单个肿块,多为偶然发现,位于胃肠道者可有相应的症状。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孤立性结节,无包膜,实质内可见散在分布的高密度钙化灶[6]。

3.2病理特点

CFT肉眼一般表现为球形包块,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质韧,刀切时可有明显的沙砾感。肿瘤细胞分布较为稀疏,主要为胞质丰富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细胞形态温和,胞质嗜酸或嗜双色性,胞核呈棒状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无异型性及核分裂相。钙化成分可为砂砾体或营养不良性钙化,炎细胞成分主要为淋巴细胞及浆细胞,部分病变中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发生于胃肠道的病变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套的结构形成。CFT的免疫组化特点通常表现为Vimentin的弥漫强阳性,CD34可见散在阳性表达,Desmin,SMA,CD117,Dog-1,β-catenin,S-100。有研究显示CFT的浆细胞表达lgG4[7],提示其发生可能与lgG4相关[8]。

3.3鉴别诊断

CFT应主要与间叶源性的肿瘤及伴有钙化的肿瘤相鉴别。(1)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IMT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性病变,年龄,发病部位及组织形态与CFT有重叠,但IMT细胞成分较丰富,主要为胖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排列,间质内常伴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但缺乏砂砾体及营养不良性钙化,且IMT胶原化的程度较低,远不及CFT,CFT的炎细胞浸润一般较少。IMT的免疫表型除表达Vimentin外,还表达SMA,desmin等肌源性标记,可用于鉴别。(2)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肠道的CFT因其影像学特点与胃肠道间质瘤相似,易被临床误诊为GIST,且相当一部分GIST可伴有间质硬化及营养不良性钙化,但二者镜下组织学形态不同,GIST细胞成分较为丰富,免疫组化表达CD117,Dog-1,CD34呈弥漫阳性。(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由交替出现的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组成,细胞形态多样,可含有胶原纤维,明显是可呈瘢痕样,与CFT相似,但无砂砾体及钙化。瘤细胞CD34呈弥漫阳性,表达Bcl-2,CD99。

总之,CFT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极少复发。发生部位较为广泛,近年来发生于胃肠道的报道越来越多,易被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尽管其组织学形态比较具有特征性,镜下诊断并不困难,但鉴于其较为罕见,病理医师应提高对CFT的认识,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RosenthalNS,Abdul-KarimFW.Childhoodfibroustumorwithpsammomabodies.Clinicopathologicfeaturesintwocases[J].ArchPatholLabMed,1988,112(8).

[2]FetschJF,Calcifyingfibrouspseudotumor[J].AmJSurgPathol,1993,17(5).

[3]FletcherCDM,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urs.Pathologyandgenetics,tumoursofsofttissueandbone[M].Lyon:IARCPress,2002.

[4]HillKA,Calcifyingfibrouspseudotumorinvolvingtheneckofafive-week-oldinfan.tPres-enceoffactorainthelesionalcells[J].PatholResPract,2000,196:527-31.

[5]HillKACalcifyingfibrouspseudotumorinvolvingtheneckofafive-week-oldinfan.tPres-enceoffactorainthelesionalcells[J].PatholResPract,2000,196:527-31.

[6]王宏量,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2):337-340.

[7]JangKY,ParkHS,MoonWS,etal.Calcifyingfibroustumorofthestomach:acasereport[J].JKoreanSurgSoc,2012,83(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