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术治疗不同年龄肺大疱的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术治疗不同年龄肺大疱的临床对比研究

吴晓东周恒付月强

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肿瘤普外科062650

【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治疗不同年龄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肺大疱患者120例,按不同年龄段,先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年龄段组(年龄小于50岁)和高年龄组(年龄大于50岁),再分别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微创)和对照组(常规术),比较不同组间治疗情况。结果: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按年龄阶段分组之后,低年龄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皆优于高年龄组(P<0.05)。结论:较之于常规术治疗,胸腔镜微创治疗肺大疱更具优势,而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关键词】胸腔镜微创;常规手术;肺大疱;不同年龄

肺大疱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肺大疱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疱体积占据一侧胸腔的70%~100%,临床上出现呼吸窘迫、感染、出血者为手术适应证[1]。手术切除肺大疱可使受压肺组织复张,呼吸面积增加,肺内分流消失,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气道阻力减低,通气量增加,患者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改善。胸腔镜微创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2]。目前尚无应用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肺大疱的临床研究,本课题拟通过两种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肺大疱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肺大疱在临床上的手术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肺大疱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在40~68岁,平均年龄为53.1±4.7岁。按不同年龄段,先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年龄段组(年龄小于50岁)和高年龄组(年龄大于50岁),低年龄段组患者54例,高年龄组患者66例。再分别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微创)和对照组(常规术),各组皆为60例。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前准备相同,均为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采用健侧卧位。

1.2.1常规术方法

取胸部后外侧或腋下5~6肋间,长5~8cm切口进胸,肋骨撑开器撑开肋骨,切除缝补肺大疱。

1.2.2胸腔镜微创

于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1.5cm切口作观察孔进胸腔镜,另开1~2个1.5cm的操作孔,探查胸腔内病变,用ENDOGIA在肺大疱基底部做切割闭合或钛夹钳闭,部分多发性肺大疱或者弥漫性肺大疱患者以红霉素胸膜固定。

1.3.观察指标

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用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组别患者的肺大疱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由下表1中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除治疗组住院费用要高于对照组之外,其他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大疱是胸外科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肺大疱多发生于肌肉不发达的瘦高型身材的青年男性。其主要并发症有自发性气胸和血胸,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大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治愈[3]。目前绝大多数的肺大疱手术均可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2/3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方面,无症状的肺大疱不需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治疗原发病变。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疱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70%~100%,临床上出现呼吸窘迫、感染、出血者,均为手术适应证。

肺大疱患者体积较小的话,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肺大疱体积的不断扩大,患者其他部位也会出现肺大疱,一旦肺大疱出现破裂,将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患者多出现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肺大疱的手术治疗已发展的趋于成熟,有效提高了肺大疱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

目前尚无应用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肺大疱的临床研究,本课题拟通过两种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肺大疱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肺大疱在临床上的手术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应用胸腔镜微创治疗的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另外胸腔镜微创治疗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这也进一步为患者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缓解了经济压力,节约治疗经费。

同时,本研究通过按年龄阶段分组之后,结果可见,低年龄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皆优于高年龄组(P<0.05)。也就是说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较之于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差,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大疱在治疗起来也会相应的有难度,且无论是在治疗花费还是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都要比低年龄的多。

总结来说,较之于常规术治疗,胸腔镜微创治疗肺大疱更具优势,而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萍,丁登峰,张俊志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镇痛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7):1134-1137.

[2]陈彤宇,周嘉,袁岚等.硬膜外麻醉联合术中胸顶迷走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11):694-695.

[3]梅新宇,李田,江贤亮等.两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0):881-883.

[4]杨汉宇,董庆龙,梁丽霞等.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的应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