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先天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程辉

程辉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161000

摘要: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活动,对诊断对象存在的先天性血管环问题加以判断,充分提升该问题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临床医学资源的方法来完成整个研究活动,对25例存在先天性血管环问题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对其具体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25例诊断对象中,仅有1例漏诊情况,剩余24例均被有效检出,同时23例研究对象属于完全性血管环,具体20例是右位主动脉弓,只有3例为双主动脉弓,3例对象的问题是不完全性血管环情况。在完成证实活动之后,有1例为不完全血管环引产,剩余1例为双主动脉弓。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活动,可以帮助精准地对产妇的情况进行诊断,尤其是本文研究的这种先天性血管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完成分型处理工作,结合使用多普勒技术可以帮助控制漏诊问题。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环;产前诊断;超声技术;应用价值

先天性血管环疾病属于胎儿常见的先天性异常问题,其包括分支血管以及主动脉弓两处位置存在的异常情况,造成这种先天性疾病问题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在胚胎期阶段,背侧主动脉以及腮弓并没有按照标准的顺序进行吸收与融合活动。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胎儿会形成不完全或者完全性的血管环问题,周围包绕的食管与气管系统会进一步形成畸形压迫的问题,预先诊治出这种问题对于保证顺利生产活动存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将产前诊断检查工作做好,本文结合与先天化的血管环问题相关医学诊断资料,对超声诊断活动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声像图特点加以对比与分析,进而将最终的产出率充分提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从本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接受的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中选出25例与本次研究要求相符的,这25例患者均通过超声诊断的方法,被检查出存在先天性血管环情况,孕妇的年龄范围为22岁到38岁,均为单胎。

1.2方法

在本次超声诊断研究中,给诊断对象选用的诊断设备主要是多普勒超声设备,其探头频率符合诊断标准,将其应用到中晚孕期。由于胎儿的心脏检查活动,医疗人员需要对胎儿的实际生长径线加以测量,按照一定顺序,应用科学化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分段分析法,重点检查胎儿的心脏,对其内脏心房位置信息加以采集,分别对各处轴切面进行检测,同时还要完成想相应的多普勒检查活动,确定胎儿的最终检查结果。

2结果

25例先天性血管环胎儿中,完全性血管环23例,不完全性血管环2例。产前超声正确诊断24例,漏诊1例。

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左位导管弓形成完全性血管环20例。产前超声见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与气管左侧的导管弓及气管、食管后方的左锁骨下动脉形成“U”形血管环。其中孤立性右弓16例,余4例合并其他心内或心外畸形,包括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合并半椎体1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右颈主动脉弓伴胸腺缺如1例、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此20例均经宫内MRI或生后随访证实,18例生后未出现明显气管、食管压迫症状,1例主动脉弓缩窄生后13d死亡,1例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合并半椎体引产。

双主动脉弓形成完全性血管环3例,产前超声见左、右主动脉弓分列于气管两侧,双主动脉弓包绕气管、食管形成“O”形血管环。3例中2例出生患儿目前尚未出现气管、食管压迫症状,在继续随访中,1例引产。3例均经宫内MRI证实。

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形成不完全性血管环2例。产前超声见右锁骨下动脉于气管、食管后方走行,与主动脉弓形成的“C”形血管环,2例中1例合并左侧异构,另1例宫内发育迟缓并左侧脑室增宽。左侧异构者产前超声漏诊了“C”形血管环。

3讨论

在对胎儿存在的先天类型的血管环疾病进行治疗时,要关注到胎儿存在的各种特殊问题。左位动脉导管与左锁骨部位的下动脉导管会对右位主动脉弓产生影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下动脉系统与总动脉存在的退化问题而产生的,从胎儿的身体系统来看,其主动脉弓部位会发出多种动脉系统,具体包括左锁骨位置的下动脉、右劲总动脉以左颈部位的总动脉等。声像图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气管右侧部位存在主动脉弓,左侧位置存在导管弓,气管与食管部位有下动脉系统。

从主动脉弓系统的长轴切面来看,左锁骨部位的下动脉存在一定的自降情况,从该处部位直接发出,而气管冠状面的相关图像也呈现出一定的动脉系统问题,气管左侧与右侧分别存有导管弓与主动脉弓。

在完成彩色多普勒技术应用工作后,可以发现3VT切面部位已经形成了U形的血管环,而左锁骨部位的下动脉系统也形成了一些新的问题,大量的血液经由该系统之后,会直接进入到主动脉之中,剩余的血液与远端血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另外右位的主动脉弓系统不会单独出现,心外或者心内存在的畸形问题可被合并,同时该动脉系统也会存在明显的染色异常情况,通过检查还可以发现胎儿存在的重要元素缺失问题。

在检查中还发现了胎儿存在的主动脉弓留存问题,在双主动脉弓系统的影响下,食管与气管均被动脉系统环包,这种动脉弓系统内部可以被划分为平衡型右主动脉弓、左主动脉弓,另外还可以被划分成优势型左主动脉弓与右侧主动脉弓,生成的声像图存在的问题是极为明显的,从3VT切面的实际情况来看,主动脉系从向后与向上两个方向分别发出右主动脉弓与左主动脉弓,主动脉弓长轴显示出右主动脉弓与左主动脉弓分别会释放出两只头臂血管。

在对实验组的胎儿情况加以探究时,还发现有1例产妇在孕期为19周时被医疗人员误诊,误诊的结果为其存在右位主动脉弓情况,在第27周时,产妇在接受复查时才获取正确的诊断信息,对误诊的原因进行探究之后发现,产妇在地19周时,左弓系统位置偏高,同时该处部位较小,依靠切面图像并没有发现其左弓,而彩色多普勒显像的速度标尺被调节得过高,左弓存在的血流情况也没有被有效展示出来,因此造成了误诊的结果,医疗人员应当吸取经验。

先天化的血管环疾病属于胎儿的常见先天性疾病,在对胎儿存在的这种情况进行诊断与分析时,正确且及时地使用超声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医疗人员需要展开相对全面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胎儿的气管冠状面、主动型脉弓长轴切面以及3VT切面,在研究胎儿存在的各种先天类型的疾病时,不仅仅需要进行积极诊断,同时还要对诊断出的疾病加以分型处理,在超声诊断系统中,医疗人员需要使用多普勒显像技术,给诊断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这种综合化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控制误诊问题与漏振问题,在给胎儿进行染色体检查活动时,一旦发现了胎儿确实存在这种血管环的问题,需要对其他的心外畸形以及心内畸形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本次开展的回顾性研究活动,可以发现胎儿存在的先天性疾病问题相对比较多样化,而超声诊断手段在对胎儿疾病诊治活动中发挥的优势极为明显,针对先天性血管环问题,超声诊断技术水平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医疗人员还需继续增强超声诊断技术具有的针对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曾丽娟,李志林,&丘岳.(2016).先天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4(3),75-77.

[2]王海宁,&崔智飞.(2014).先天性血管环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和意义.河南外科学杂志,20(5),78-79.

[3]覃罗好,郭子玉,高素芳,刘美娟,&刘月梅.(2016).胎儿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6(12),2281-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