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压板防误投工具的研究与设计苏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1

继电保护压板防误投工具的研究与设计苏鑫

苏鑫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顺供电局贵州省安顺市561000)

摘要:本文提出了目前压板防误投措施的缺点,并且给出了压板防误投工具的设计方案,在保证防误碰功能的前提下,相比于当前使用的绝缘胶带更加牢固、规范和美观,更具可行性,目前已经制作模具,批量生产,推广使用

关键词:压板;防误投;继电保护;误碰

1引言

继电保护的专业人员都知道,继电保护存在“三误”的风险,包括误碰、误整定和误接线【1】。其中的误碰事故一旦发生,将可能造成保护的误动、拒动,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防范继电保护“误碰”事故一直是行业内保证安全性的重中之重。其中与运行间隔有关的压板的误投是造成误碰的根本原因之一,故而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提出了压板防误投工具的可行性方案目前该工具已经做成实物,推广使用。

2当前使用的压板防误投的措施及存在的缺点

定检时为了保证与运行间隔有关的压板不被误投,工作人员需要将出口压板在退出后用绝缘胶带包裹带负电的一头。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警示和杜绝人去误投压板,目的之二是,我们定检线路保护时,为了更全面彻底保证失灵启动回路的完好,在动作时,还要用万用表测量正电已经到了本保护的末端,目前测量的是压板的装置侧一头,是否带正电,那么在测量时,万用表有可能将正电和负电侧导通,造成运行间隔误动。故而包裹负电侧。但绝缘胶带包裹的措施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缺点:

1)、绝缘胶带极容易脱落,脱落后将无法起到隔离端子和防误投压板的作用,相当于仍然存在误碰的风险;

2)、由于是额外需要附加的工具,每次需要使用,造成绝缘胶带的浪费,且当忘记带时,将无法保证不误投;

3)、绝缘胶带包裹的措施极不规范、美观【2】。

3压板防误投工具的研究与设计

3.1设计思路和目的

设想在不改变装置结构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压板退出后,不被误投的最佳方案是设计一种工具,当压板退出状态下安装上防误投工具后,工作人员不会轻易去投压板,起到提醒和防止的作用。为此我们研制压板防误投工具,该工具能够固定在退出状态下压板上,能起到绝缘胶带的作用,并且比绝缘胶带更稳固可靠,能从根本上规避绝缘胶带脱落带来的误碰风险【3】。

3.2研究方案

3.2.1压板防误投工具的类型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的压板有两种:分离式和线簧式。针对此两种型号的压板,设计两种装置,在压板退出后,能够完全隔离导电的部位,规避误投压板的风险。

3.2.2压板防误投工具的设计

图3.2.1分离式压板防误投盖帽

(1)针对分离式压板,如图3.2.2所示,压板退出后,为防止压板下部的连接片的导电头与上部圆形状的导电部位接触,设计与压板上部(带-110V电)吻合的绝缘盖帽,能够正好固定在上部圆形部位,将与外部导线相连的导电部位盖住,这样即便压板下部的连片活动或者用万用表测量电位时也不会误碰到上部出口导电部分。

(2)针对线簧式压板,如图3.2.2所示,压板退出后,根据压板退出后的状态,设计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绝缘装置,包括绝缘盖和装置底部的绝缘插头,插头与装置相垂直,绝缘插头为两个,防误投装置能覆盖压板上两个有插孔,绝缘插头设置位置对应压板上的试留空孔,使用时插头位于留空孔中,该结构能使防误投装置与压板紧密接触,从而能保证防误投装置牢靠的固定在退出后的压板上,且在下部与压板导电孔吻合部位设计一个空洞,便于测量装置测电位,压板上部密封,杜绝误碰风险。

3.2.2线簧式压板防误投装置

3.3方案的优点

(1)与绝缘胶带相比,所设计的工具考虑到了和压板结构相排吻合的插头和凹槽,安装后能够牢固可靠的安插在需要绝缘隔离的端子和压板上,克服了绝缘胶布容易脱落的隐患;

(2)该方案没有改变装置的内部逻辑和保护屏后二次布线及端子排结构,仅每次定检时,将工具安装在退出后的压板上,就能够规避人员误动的风险,工作结束后,取下压板即可;

(3)工具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具有高绝缘可靠性;

(4)该工具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体积小、重量轻、工作时携带方便、易于安装和拆卸。

4结论

本文对防范继电保护“三误”之误碰风险的压板防误投提出了压板防误投工具的设计方案,相比于当前使用的绝缘胶带在保证防误碰功能的前提下,更加牢固、规范和美观,且没有改变装置的内部逻辑和端子排结构及二次回路布线,更具可行性,目前已经制作模具,批量生产,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徽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129-135.

[2]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14-18.

[3]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