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析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

蒋维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摘要:在机械零件加工领域中,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可对零件生产、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可见其重要程度。合理的应用该工艺,不仅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机械的应用性能提供保障。故对该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具有着的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热处理;加工技术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热处理加工技术有多种分类,以钢组织性能变化、加热、冷却方式可将热处理分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以及其他热处理。本文结合机械加工相关内容,重点对普通热处理相关环节进行探讨。

1在机械零件加工中应用热处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和方法

1.1重要性分析

在机械零部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若能够合理的应用热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零件的加工质量,同时,还可为企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使用性能。故该问题需引起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1.2加工方式

1.2.1机械加工技术

正确的、科学的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可提升加工质量,若一旦操作失误,便会使机械零部件的表面产生粗糙问题,与此同时,也为后续的淬火工作开展造成了影响和阻碍,从而使零部件在经过热处理之后,形成很大的多余应力,降低产品质量和应用性能。

1.2.2线切割加工技术

目前,该加工方式应用十分广泛,其可将复杂、繁琐的加工工序简单化。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加工之后的零部件表面经常会产生很多细微变化,甚至还会产生细纹和不稳定的问题,最终导致零部件寿命大幅度缩减。

2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

2.1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

退火指将钢加热至预定温度后保温,而后进行缓慢冷却的一种处理工艺。机械加工中退火可提升钢材性能,方便加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退火处理后钢材硬度得以改变,降低切削加工难度。同时,消除钢材内部应力,避免零件加工中发生变形。另外,对钢材晶粒进行细化,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充分准备。退火由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等之分,其中完全退火指将加工零件加热至Ac3+30~50℃保温后缓冷退火。该操作适合应用在亚共析钢材质制作的零件中。等温退火时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如为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如为过共析、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保温后将其快速冷却至Ar1以下的某一温度停留,完成相变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可使工件在炉中的停留时间大大缩短。适合孕育期长的合金钢。球化退火是球状化钢中渗碳体的退火工艺。将工件加热至Ac1+30~50℃保温后缓凝,或将其降温至Ar1以下温度进行保温待渗碳体球化后出炉空冷。该处理方法适合应用在过共析、共析钢的零件加工中。

2.2热处理中的正火技术

正火指将机械加工零件的钢材加热至对应温度保温后进行空冷处理。

通过正火处理,可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组织准备。对于普通零件而言,如需改善切削性能,可对低碳钢进行正火处理,中碳钢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高碳钢进行球化退火处理。

2.3热处理中的淬火技术

淬火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处理加工技术、通过淬火可获得马氏体组织,促进钢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其中如零件材质为亚共析钢,应将淬火温度控制在Ac3+30~50℃。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1+30~50℃。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1+30~50℃,如淬火温度高于Accm,淬火处理后奥氏体晶粒变得粗大,影响钢的耐磨性、硬度等性能。

淬火处理时需要使用淬火介质,其中水和油是应用率较高的淬火介质。水具有较强的冷却能力,适合在形状简单的碳钢件零件中应用。油在低温情况下冷却效果较理想,但在高温时的冷却性能大大降低,适合应用于小尺寸的碳钢与合金钢零件的淬火处理。另外硝盐水溶液、聚乙烯醇是工业上经常使用的淬火介质。研究发现,使用合理的淬火方法可弥补介质的不足。

淬火方法包括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其中单液淬火法指在一种介质中将加热零件连续冷却至室温的淬火方法,其具有实现自动化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双液淬火法指先将零件在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而后在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一种方法。该种淬火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冷却效果,不过操作难度较大,常用于大型合金钢件及形状复杂的碳钢件零件加工中。分级淬火法指在Ms附近的碱浴中或盐浴中淬火,当内外温度达到均匀后取出缓冷。分级淬火可降低零件内应力,适合应用在小尺寸零件加工中。等温淬火法指将加工零件在稍高于Ms碱浴或盐浴中进行足够时间的保温,以获得贝氏体组织。处理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得以明显提升,适合应用在要求较高及形状复杂的小型零件加工中。

2.4热处理中的回火技术

回火指将淬火钢加热至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进行冷却的一种方法。通过回火处理可将淬火内应力加以消除或减小,避免开裂、变形。同时,可对零件的韧性、硬度进行调整,获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另外,回火可促进零件材质转变为接近平衡或平衡的组织,避免使用过程中变形。回火处理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工零件的力学性能整体上呈现出硬度、强度降低,韧性、塑性升高的变化。其中当低于200℃时,因马氏体中碳化物弥散析出,钢硬度并不会下降。当温度在200~300℃时,高碳钢的硬度会有所提升。但当温度超过300℃时,Fe3C粗化,马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硬度呈现直线下降。

研究发现,淬火钢的韧性并非随着温度的升高一直提高,即,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情况,成为回火脆性。回火脆性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其中第一类回火脆性指在250~35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渗碳体和细小的薄片状过渡碳化物在马氏体片界面析出,因此,回火处理时不能在该温度范围内。第二类回火脆性指在500~560℃回火时后缓冷时出现的脆性,主要因钢中受Mn、Cr、Ni元素影响,促使Sn、Sb、P等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为避免这一回火脆性的出现,可采取的方法有:回火后快速冷却;如零部件的截面较大时,可加入0.5%左右的Mo、1%左右的合金元素。

另外,根据回火温度,可将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三类,对应的回火温度分别为150~250℃、350~500℃、500~650℃。其中低温回火适合应用在渗碳件、高碳钢等零件加工中。中温回火适合应用在弹簧热处理中。高温回火适合应用在齿轮、轴等零件加工中,可作为量具、高精密件的预备热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对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有所影响的主要为两个方面:机械零件在结构的设计上与运用热处理加工技术上。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不能分开的。因此,在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过程当中,即需要重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又需要注意热处理技术的运用方法,否则机械零件的质量势必会存在缺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进步,从而不断的完善机械零件的热加工技术。

参考文献:

[1]三秀.林德气体亮相热处理展,助力金属加工技术升级综合性渗碳解决方案为客户提升生产工艺[J].机械制造,2016,5411:100.

[2]张冠军,刘永刚,马秋荣.我国石油管材与装备热处理技术进步与发展对策[J].金属热处理,2014,390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