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吴剑锋

恩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质量问题成为建筑行业管理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安全完工和良好质量的关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和优化。基于此,本文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系统的工作,涉及到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必须结合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改进和优化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一、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整体上来说,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管控意识比较薄弱

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管控意识是影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的关键要素,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五方责任人员的质量管控意识整体上比较薄弱。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的五方责任人员将管理的目标和重点集中在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方面,虽然知道质量管控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用“过得去就可以”的心态来面对质量管控工作,意识缺乏,导致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流于形式、过于松散,难以对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质量监管保障。

(二)工程质量监管的机制不够健全

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阶段过程,但是在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力度和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首先,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制定不够科学,很多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制度都是雷同的,没有结合工程实际在精细化的角度制定质量监管工作制度。其次,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动态性不强,也就是说没有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和新的变化形势及时的更新、改进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监管的机制相对滞后。

(三)工程质量监管的责任落实不到位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责任划分不清、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是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责任划分不科学、工作任务没有落实到个人,导致在监管工作中尤其是一些交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推诿的现象,出现问题相互推脱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改进和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为了有效的解决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质量。

(一)科学划分工作责任,实行个人负责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建议企业在质量监管工作方面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科学的划分工作责任,强化岗位职责,将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落实这一措施。首先,加强工程现场质量监管人员的责任落实,按照谁负责、谁保证的原则,按照工程施工的内容、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工程现场的各项施工质量监管工作,并且将监管工作的效果直接计入到个人的绩效考核当中,强化工程现场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能力培训,针对不同的质量监管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的培训,并且注重加强对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和质量监管工作技能和经验的培训,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能力,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科学开展

针对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的问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对质量监管工作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从而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为了保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动态性,建议根据工程施工的阶段进行机制健全。首先,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管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质量监管工作,即施工文件、施工单位的资格和监管施工合同的管理,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招投标的流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的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都做到科学、有序,特别是要对监管施工合同的条款、内容、各项权益等进行明确,为后续的质量监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也同样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监管工作,即对重点项目进行监管、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监管和对施工质量是否达标进行监管。其中,重点项目的监管主要针对的是现场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管,质量监管工作要贯穿于材料的选择、供应和进场等多个环节,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监管主要是监管施工技术和工艺选择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同时按照施工标准和规范对工程各个阶段的建筑材料进行复验并现场抽检。最后,在工程施工后的质量监管阶段,主要是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对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监督和实体抽检,确保其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为工程投入实践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监管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来说,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工程质量进行信息化监管是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发展的必然,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注重对工程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工程监管资料共享,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针对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意识不强、机制不全、责任不清等问题,需要从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的水平,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监管工作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峥,李萍,谭小蓉.关于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对策认识[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184.

[2]张建业.试论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0):168-169.

[3]蔡丽萍.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5(26):205-206.

[4]莫柱洪.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08):160+162.

[5]王莹,赵树海.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S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