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浅谈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李丹

李丹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553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学习目标相融合的中学化学课堂目标体系”。本文针对“新人教版”化学必修部分、选修部分和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案例

一、引言

2010年秋,贵州作为最后一批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列,在新课程中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传授“知识与技能”,那是我们每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也是如今为广大教师日益重视的能力培养问题。然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象是一个美丽的花瓶,被许多人认为华而不实而不受重视,但它真的不重要么?恰恰相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华博士所说的,“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究竟化学科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我们的教学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化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二、化学科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是:“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而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灵连续体。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下: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化学科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教材、社会等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1.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尤其是高一的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比较少,但同时却又具有很强的叛逆个性。如果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一味说教,极容易造成孩子对化学课、化学老师的反感,从而失去“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在一进入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就着力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信心。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新人教版”教科书的设计力求关注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地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改变一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科书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

3.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情感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独具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当学生们面对一个能熟练驾驭教材、语言风趣幽默、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情感互动其实也就自在其中了。老师有了正确的价值观、热情的生活态度、执著的科学精神,就很容易影响到学生。

四、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学案例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例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本节的主题就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有环境保护这样一个价值观的合理取向。再有高中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五、总结

总之,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体验密切相关。只有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件愉快的事情,能满足他的需要,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才会有较强的主动性,才会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外,还必须要涉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从而爱上化学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华萍.论化学教学中的三维目标[J].科学教育.2008.14(4):14-15

【2】杨斌.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策略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5.3

【3】丁海嵘.浅谈高中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培养原则[G].科教文汇.2007-10.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