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MRI序列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不同MRI序列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

雷霞

雷霞

(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山东淄博250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不同MRI序列检查对于膀胱癌基层浸润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MRI序列来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就不同序列MRI的检查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多种MRI序列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较之于产痛的MR+DWI检查模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P<0.05)。结论:通过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其能够使得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够给予患者的后续治疗跟预后提供足够多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MRI;不同序列;膀胱癌;肌层浸润

【中图分类号】R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36-02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具备有发病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其预后效果的提升也具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就选取了6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就不同MRI序列检查对于其肌层浸润的检查结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本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了病理学确诊,其中男41例,19例,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63.1±3.2)岁。患者的病灶直径为5.1~8.3mm,平均病灶直径为(7.1±0.9)mm。此外在本次研究中,有39例患者的膀胱壁肌层无浸润情况,剩下21例患者均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膀胱壁肌层浸润情况。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3.0T磁共振仪来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在受检前6h禁止饮食,并去仰卧位性常规MR序列扫描,DWI-MRI序列扫描以及DCE-MRI序列扫描处理。

在常规MRI序列扫描中将T1W1设置为自动回波序列,层厚4.0mm,层距4.4mm,矩阵选择为256X256,其重复以及回波时间分别设置为4800ms跟120ms。在DWI-MRI序列扫描模式之中主要是取单次平面回波成像,参数设置为层厚4.0mm,层距1.0mm,矩阵选择为512X512,重复跟回波时间设置为4000ms以及0.1s。在DCE-MRI序列扫描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如下:层厚4.0mm,层距4.4mm,矩阵选择为256X256,其重复以及回波时间分别设置为3.5ms跟1.5ms。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之中,通过常规MR检查模式来对患者的肌层浸润情况进行诊断,存在有17例基层浸润以及30例无基层浸润的情况,而通过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来进行浸润肌层的诊断过程之中,存在有20例肌层浸润以及35例无基层浸润的情况。将不同序列MRI检查跟常规MR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序列MRI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要显著高于常规MR检查,具体见表1。

3.讨论

膀胱癌患者在病发早期还会出现间歇性以及无痛性的血尿现象,多数患者能够在48h内就进行症状的有效环节,这也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误以为痊愈的情况,并导致自身的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之中,主要选取了60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就不同MRI序列检查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诊断结果表明,通过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的模式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之中,其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要显著高于常规的诊断模式,因此说通过三种序列联合诊断的模式能够促使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能够有效减少误诊以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给予患者的后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CT以及MRI常规影像手段能够对T3~T4期内的膀胱癌患者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大多数的患者在经过诊断之后也能够被确诊,但是对于部分T1~T2期内的膀胱癌患者而言,其病情还会受到病灶直径以及发展程度等多种情况的影响,也就导致了常规MR诊断模式中存在有一定的漏诊跟误诊效果,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也会造成诸多的影响。通过DCE-MRI序列诊断模式能够对直径小于5mm的小病灶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而DW-MRI序列诊断模式则能够对患者膀胱癌的分期情况进行有效的诊断。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膀胱癌患者采取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的模式进行诊断,能够促使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通过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其能够使得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够给予患者的后续治疗跟预后提供足够多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平,王贵荣,李华.不同MRI序列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1):88-91.

[2]桂海燕.不同MRI序列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价值[J].医药前沿,2016,(24):97-98.

[3]李丹燕,汪洋,何健,等.MRI不同序列组合在膀胱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12):1983-1987.

[4]张孝先.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膀胱癌肌层浸润及分级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