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感力对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同感力对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李月英欧美群莫小红

李月英欧美群莫小红

(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同感力对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干预组开展班会,以同感共情为切入点,通过班会活动筛选出需要单独干预的中学生进行个案心理辅导。选取两所高校的高中生共200名,依照学生意愿分配入干预组(n=105)和对照组(n=95)。干预组除进行每周一次常规班会外,接受为期12周每2周1次的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班会,而对照组仅进行每周一次常规班会。从学生的管理情绪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4个维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进行12周末测评时,干预组管理情绪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性均有所提升;而对照组4个维度的改变不明显。结论:以同感共情为切入点,以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班会为载体,可以提升中学生管理情绪行为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同感力技术可以在中学生群体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同感力;提高;中学生成绩;影响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227-02

同感(Empathy)有许多中文译法,如共情、投情、神入、共感和同理心。通俗地讲,同感就是设身处地以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它以真诚与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同感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1)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岳晓东说:“同感就是情感对焦、同感就是思想并轨、同感就是通电!同感的成功表现是来访者说出上半句,咨询师能够准确说出下半句。”(2)心理学家阿德勒(A.Adler)在临床心理学的意义上使用同感的时候,曾将同感转化为一种通俗的比喻:“穿上来访者的鞋子(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来观察与感受来访者的体验。”(3)心理咨询和治疗要实现来访者人格的改变,需要具备三个核心的治疗条件:它们是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这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和补充。首先要表达真诚,准确的同感会减少对来访者的评价,增进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自2013年9月~2015年5月,研究者于广西梧州市岑溪及广西贺州市的两所高校选取高中生共200名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干预组105人,男性30人、女性75人,年龄16~18岁;对照组95人,男性48人、女性47人,年龄16~18岁。两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入组的文科生为主,女性居多,对照组文理科都有,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标准:⑴无精神疾病的在校中学生。⑵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课。⑶有心理困扰自己无法解决时愿意接受研究者的个案辅导。⑷认同和采纳研究者指导的学习方法。对照组标准:⑴无精神疾病的在校中学生。⑵不认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自己。⑶不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课(认为浪费学习时间)。⑷有心理困扰时不愿接受研究者的个案辅导。

1.2工具

1.2.1考试焦虑量表包含15个条目,采用“是”和“否”两级评分,回答“是”越多,表示焦虑水平越高。

1.2.2自制的学习方法量表针对每个科目,2周评估1次,包括8个环节:计划管理、预习管理、听课管理、时间管理、复习管理、错题管理、难题管理和考试管理。3个维度:经常、偶尔、从不。回答“经常”越多,表示采用科学学习的方法越全面,提高考试成绩的可能性越大。

1.2.3自制的中学生成长量表从管理情绪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四个维度测评中学生的成长情况。四个维度都有改变,表示成长越快!

1.3研究方法

1.3.1研究程序将200名符合入组的中学生,根据中学生意愿分配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按入组标准对中学生进行筛选后,介绍研究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让签署自愿参与调查的知情同意书。对照组95人,仅进行常规的上课,按照自己原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参加每周1次以班主任讲解总结为主的传统班会;干预组105人,除了进行常规的上课,参加每周1次以班主任讲解总结为主的传统班会以外,每2周参加1次由研究者带领的“体验式班会”,是“讲解、体验和分享”的“三位一体”模式,即老师讲解、同学参与体验、每个环节都有分享,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表达性艺术形式,让所有在场的中学生都参与互动,普遍的成长性困扰,比如学习焦虑、目标模糊、人际交往被动等,可以在团体活动中得到缓解,个别需要心理辅导的个案,另选时间进行单独干预。研究者得到干预组的中学生信任以后,集体指导或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学习方法,所有成员均需进行干预前后的测评,时间12周。

1.3.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体验式班会的形式)团体心理辅导每2周1次,以“体验式班会”模式进行,每次90~120分钟,总共6次。团体由研究者、1名助教、班主任和以班级为单位的中学生组成,每组成员固定,基础学习成绩为好、中、差3个班级,分别为28人、57人、20人,每次都分班进行“体验式班会”,每一次的主题都根据当下学生的心理需要设计,目标是解决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成长性困扰。以2014年5月17日,高考前倒数21天的体验式班会为例,目标是缓解学生高考前的考试焦虑,增强自信,研究者设计的班会主题为“寻找未知的自己”。首先让参与班会的中学生观看1组图片,是研究者1次参加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的拓展训练照片,研究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以为不可能”的训练任务,声情并茂的讲解点燃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在120分钟的体验式班会以后,学生们的士气得到了充分的鼓舞,缓解了高考前的学习压力,增强了自信,发挥出了最好的潜能,结果在高考中很多学生都取得了好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研究者设计所有的班会主题都是站在学生成长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的,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同感共情”,同感力技术贯穿于整个班会。班会的具体方案见表1。

表1体验式班会方案

1.3.3中学生的个案辅导方案(同感技术)通过体验式班会,所有学生都参与体验和分享,情绪情感得到很好的宣泄和表达,研究者用此时此地技术现场干预,可以解决一些普遍性的成长困扰。某些性格内向或人际关系复杂、情绪情感困扰比较严重的中学生仅凭课堂上的干预是不够的,需要另约时间给予个案辅导。干预组的学生通过开展体验式班会,普遍对研究者有了基本信任,为开展个案辅导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中学生的个案辅导,首先要表达真诚和尊重,面带微笑,给予来访者积极关注,以同感共情为切入点,高水平的同感共情可以很快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把来访者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迅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同感的步骤④见表2。

表2同感的步骤

研究者在给个案辅导过程中,很好地按照同感的步骤去操作,得到了来访者的认可,辅导有效性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测评。干预组和对照组四个维度的比较见表3,分别为:管理情绪行为有效性84.8%,改善人际关系有效性84.8%,激发学习潜能有效性80%,提高学习成绩有效性86.7%。

表3干预组和对照组四个维度的比较

2.结果

对于中学生面临的成长困扰,采用同感力技术为切入点,从四个维度测评,特别是对学习成绩的量化比较,干预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参与度高,有效率也比较高: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重视程度越高,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有效率越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研究者做过随机采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知识面比较广,对心理辅导的作用比较认同,更愿意开放自己,目标比较明确,行动力强。在学生心目中威信比较高的班主任,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到了很好的同感共情。本研究解决了心理咨询师咨询和老师教学分离的现状,在心理咨询和教育教学之间搭建了桥梁,并把两者进行整合和升华,集中两方的力量共同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激发潜能、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作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国内对中学生仅有的专业、细化、可行的创新研究和实践,而且可以推广,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引进学校参与学生的教学成长,既协助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还可以教授给学校老师,心理咨询师也有施展的平台,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咨询师都受益的共赢模式。

4.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首先,目前的教育制度、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没有办法达到让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懂得教育、更多的学校老师懂得心理咨询的程度,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其次,高中生已经进入身心发展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出版,2010年5月,52页.

[2]岳晓东,《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出版,2010年5月,52页.

[3]岳晓东,《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出版,2010年5月,52页.

[4]岳晓东,《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出版,2010年5月,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