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公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王义臣

王义臣

贵州省麻江公路管理段

摘要:在公路建设或运营的过程中,地质灾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点面广,灾害类型多种多样,且在精确预测预报及应急处置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一旦灾害性天气频发,很难确保公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做好公路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旨在不断提升公路防灾减灾水平。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随着生产力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及改造能力也日渐提升。与此同时,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不断提高,给人类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现阶段,影响较大的公路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路基沉陷这几种类型。为此,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预警,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预防或减少公路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公路地质灾害的预测信息

在掌握已知或可知的信息及情报基础上,预测预报公路的安全稳定情况,以便用来分析公路灾害的变化及不安全隐患,该行为则称为公路地质灾害预测[1]。公路基础信息与气象信息等是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预测信息。

1.1公路基础信息

诱发公路路基与边坡地质灾害的因素很多,包括交通量、边坡自身的几何形态、路基形式、结构面、降水量、地震强度、岩土体类型等[2]。在平时的养护管理中,养护管理部门应能提前识别出地质灾害的高发地段,重点监测变形边坡或路段,并记录好变形破坏的程度,然后建立相应的灾害数据库,方便日后对路段变形信息的快速查询。另外,对于灾害体存在的路面沉降、局部塌陷、地面下陷等宏观变形行迹或是和变形有关的异常情况,也应保持密切关注,并认真做好记录,一旦发生变形现象,则要及时进行灾害预测,并在情况需要时启动应急预警。

1.2气象预测信息

在公路路基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中,降水是重要的一个因素。降水因素具体又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两方面。相关数据显示,在每年的地质灾害发生总数中,6~8月份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总数所占比例超过90%,尤其是汛期,山区公路遭受雨水冲刷或渗透,很容易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所以,公路养护部门必须在汛期留意气象变化,通过多渠道、多方式随时掌握天气预报信息,特别是强降雨的发生区域、时间、强度、持续时间及影响范围等,以便加强灾害防治工作。

降水因素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降雪、暴雨、连阴雨等。根据对以往降雨信息及已发公路地质灾害的资料分析,并与当地气候条件、流域面积、分水岭及岩土体等因素,公路养护部门可基本确定所管理的区域中多种地质灾害相应的触发雨量。现阶段,很多地区在结合降水因素进行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中,精确度日渐提高。为此,交通部门可将降雨量作为公路气象预测信息,并可采用4级预警级别,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对策。

此处涉及一个重要信息,即四级预警的分级:红色表示Ⅰ级预警,意为特别严重预警;橙色表示Ⅱ级预警,意为严重预警;黄色表示Ⅲ级预警,意为较重预警;蓝色表示Ⅳ级预警,意为一般预警[4]。预警的启动与发布由交通运输部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完成。同时,公路地质灾害预警和分级也应和颁发的应急预案相一致。

2.公路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对策

在公路灾害高发区开展工程项目,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评估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如果经过评估,公路工程被认为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则要配套实施治理工程,以加强生态保护。通过对公路进行危险性评估,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力求最大限度规避危险的区域。如果工程所在地很难完成危险性评估,可考虑运用经验或是半经验方法评估其危险性与易损性。以风险可接受水平作为衡量依据,跟踪监测灾害的变化。一旦发生灾害,则由相关部门启功相应的应急预案。

2.1合理运用预测预警信息

如果发现可能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应迅速启动预测预警体系及防灾减灾程序,并及时采取转移、避险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伤亡。如果地质灾害已经发生,并对当地公路通行造成了影响,当地公路管理部门则应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并汇报上级,然后通过多种方式发出预警信号,包括公路损毁情况、发生时间与地点、交通通行状况等;与此同时,公路主管部门还应结合灾害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指派专人到现场清理或抢修受损路段、设置险情提示标记,然后与交通协作疏导交通。另外,根据受损的程度、范围,可实行单向限速通车,情况需要要时可对路段进行封闭,然后开通临时便道或是替换道路绕行。

2.2建立并健全公路地质灾害应急制度

⑴健全的应急制度是处理地质灾害时的有效依据,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路养护及主管部门应注重对应急制度的完善,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比如,根据预测信息,预先进行各种应急抢险准备,备足公路救援物资,特别是在遭遇地震、汛期等灾害时。一旦启动预警,即可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处理原则。对于灾害易发或是多发路段,应做到定期、重点监测,然后建立灾害档案,随时掌握公路动态基础信息,实现建养结合、及时处置的目标。发生公路地质灾害后,应根据灾害带来的损失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号,而应急部门则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以尽快恢复道路畅通,确保交通安全。

2.3提高抢险救险工作水平

在公路地质灾害的抢修中,应始终遵循“先路基、桥涵构造物,后路面工程;先抢通,再恢复的”原则。地质灾害的类型不同,其抢修措施也应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尽可能缩短断道的时间。地质灾害发生后,除了交通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外,公路救灾应集中心也应结合灾情实际尽早落实人员进行公路的修复,以尽早恢复交通。另外,公路养护部门应快速备足各种专用物资,方便救援工作的开展。完成应急抢险工作后,还要及时对损毁的公路设施进行修复,尽快恢复交通,以保证道路畅通与安全。

2.4重视科普宣传,加强应急培训

应急工作开展的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并将之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然后利用各种途径提升人们对公路地质灾害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应急工作的开展。比如,公路主管部门可通过宣传册、定期培训等方式对公路养护人员进行知识教育或培训,使其掌握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及基本处置方法,并能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的实训演练,切实提高基层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水平及处置效果。

2.5注重对灾害防治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路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水平,交通部门还应加强职能转变,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在服务中开展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展现服务精神,有利于各级交通部门行政执行力及公信力的提升,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另外,还应注重对逐级负责制的完善,将责任层层落实,提高各部门、各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结

由上述可知,公路地质灾害突发性、广泛性、毁灭性特征明显,对公路建设或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大影响。合理、科学的预测预警信息及应急处置对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从而有利于保证公路的畅通及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马焕焕.公路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245.

[2]冯春涛.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矿业.2014(10):113-116.

[3]张小趁,陈红旗,张楠,范远芳.单沟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基本问题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06):29-32.

[4]屈云帅,李家春,马保成,王利花.公路地质灾害风险处置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2(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