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

李敏

在影视作品中,影调与光线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往往会决定整部作品的成败。

画面的创作中有最重要的六个要素和手段:光线、运动、构图、色彩、景别、角度。光线作为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可以说光线就是影视画面创作的灵魂。每一个镜头画面的信息传达,都依赖于光线的表述与传达,人们从视网膜的生理场转换为形象思维的心理场,也无不是从光线上得到领悟。所以说光线是镜头画面视觉信息和视觉造型的基础。摄像师对光线的选择、利用以及再现,一定要既重视技术又重视技巧。只有这样,拍摄完成的画面的光线效果才会突出,视觉形式才会鲜明。即首先让观众在画面的外部形式上,在画面光线的视觉效果上捕捉到视觉美感,又同时感受到光线作为灵魂的存在和技术上的唯美追求。

光线具有它特殊的功能: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控制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决定场景气氛效果;突出、强调人物和景物的造型特点;为影片确定视觉基调;揭示被摄主体的形态、体积、轮廓、形状、大小等视觉特征;形成一定的明暗影调效果和关系;帮助画面构图;创造环境、显示环境特点和空间关系等场景特征;构成画面视觉造型风格。

现今的影视创作中,光线应该具有其鲜明性、形式感、气氛感、美感,使观众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认同,这应成为视觉传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终极追求目标。光对于电视摄像来说是获取画面影像的必要条件,使准确曝光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对于表现人物形象、塑造场景造型、营造环境气氛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光是电视摄像艺术的生命所在。

一部影片的照明是十分考究的,如何布光有其严格的规矩。照明的焦点在何处,用光的强度大小、角度如何,这些都极有选择性。导演通过聚光灯的指向,就可以左右观众的注意力。影片的照明极少是静止不变的,不论摄像机或被拍摄对象稍有移动,用光就会有较大变动。摄制影片有时花费时间很长,在很多因素上是每个镜头的转换,照明方面就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摄像师在每次拍摄时必须估计到由于运动而产生的每个变化。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结构都会反射或吸收不同量的光。被摄体若在景深中,情况就更为复杂。因为照明也必须在景深中,彩色画面中,亮与暗的效果常常不突出,阴影被淡化,形象就显得平淡,深度消失。

照明有许多不同的风格。随着影片主题和风格的不同,照明也相应的有不同的基调。例如,喜剧片和音乐片一般用高调,画面明亮,很少有阴影;悲剧和情节剧用高反差基调,用光生硬,有时带有浓重的黑色条纹;神秘片和恐怖片则通常用低调,画面模糊不清,带有大面积阴影的背景,多是阴雨天气,使神秘和恐怖的气氛更为强烈。如影片《七宗罪》开始的场景就在阴雨天发生第一个命案,二个警察在有大面积阴影的过道中见面,这些就为整部影片的神秘离奇打下了基调。

照明用某种基调,这只是大致的说法,有时画面中就有几种基调的混合运用,例如背景用低调,但在前景中可以加一些高反差的成分。如史蒂文·索得伯格的影片《贩毒网》中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不同的基调来区分不同的时空。摄影棚中摄制的影片一般都比较富于戏剧色彩,而外景拍摄的镜头常用现场光,就显得比较自然。

在用光上,也可以划分为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现实主义者倾向于多用现场光,至少在拍摄外景时应该如此。不过即使在户外拍摄,多数导演还是会用一些灯光和反光板,目的是增强自然光或者在明亮的阳光下减弱一些明暗对比。也有一些导演喜欢用特殊镜头和技巧,完全不用人工光源。现场光拍摄的影片,人物形象如同纪录片,线条粗硬,缺乏柔和感。在拍摄内景时,现实主义者喜欢用明显的光源,如用窗外的阳光或灯光照明。他们常常运用散光,避免人为的强烈对比。总之,现实主义不用令人察觉的光源,除非剧情明确规定有这样的要求。

形式主义者的用光就不一样。他们根据象征的意义和涵义,常常加以夸张,是自然光线改变性质。用低角度灯光照亮表演者的面部,即使演员不做表演,也会产生一种阴险的戏剧效果;如果在光源前加以遮拦,就会有恐怖的效果,使观众产生一种不安感。另一方面,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在拍摄外景时,如使用剪影,就会产生柔化和浪漫的艺术情趣。

影像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可以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而且也会扭曲变形。形式主义的导演常为了达到心理上和主题所要求的目的而使用强烈的对比。

导演有时故意放大摄像机的光圈,使影片过度曝光,从而造成整个画面泛白。过度曝光用于表现梦幻场面,那是十分有效的。有时这一技巧也会产生恐怖效果,成为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

光线作为一种技术条件,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造型元素和手段,在创作初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整体设计。就像美术师对人物、场景、服装、色彩关系有一个明确定位一样,对全片光线(主要是人工光)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设计。光效设计在整体上应该是风格化的,在场景上应该是典型化的;在具体造型处理上应该是细节化的。总之用环境光效营造叙事的主题生存状态,用有意味的光影及气氛补充空间的缺陷,用富于形式的光线影调强化构图关系,用主观化的有意识的亮暗关系建构鲜明的视觉画面,已成为摄影创作者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