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黄利

黄利

重庆热展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中心重庆400012

【摘要】本文以我国石油储运的世界背景的介绍开始,逐渐对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以及危害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通过实际情况对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储运,非安全因素,对策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石油工程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石油化工中公司必须加强管理,并努力提高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分析水平,为石油化工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石油储运的世界背景

现在,石油仍然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产量继续增长,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进口更多的石油,它是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压力的增加,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加大。从原油储量,经济的发展,并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等因素,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是长期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认为,无论中国做什么,从中东的石油需求的绝大多数。中国,像其他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唯一可行的选择是中东。但该地区现在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宗教派别和许多领土争端,美国的强大势力,暴力冲突,在国家之间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的地区,国民警卫队心理根深蒂固,特别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一直无法解决,在中间东亚的稳定与发展的长期影响。这些因素构成无疑对中东石油供应和世界能源安全的挑战,最后可能造成世界石油供应中断,当然也会影响到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在国际能源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多次遭到美国,日两国的扰动,竞争挤压。西方几个跨国石油能源公司阻碍我国收购哈萨克斯坦里海油气股份;同样,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线趋势问题,日本和我国的纠纷,阻碍了我国能源“走出去”,“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能源安全风险天天增加。我国进口石油是单一的航线,进口石油的依赖海路运输石油运输要经过印度洋的互动,以及我国的南中国海海峡从中间。中东或非洲的范围都在上面,一旦该地区的动荡,战争已经是海盗,都不能保证路由安全。如果有一些敌对国家的封锁线,也可以实现,我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没有强大的足以保证航线运输保障能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繁忙的海运航线必须依靠美国的军事“保驾护航”,这是值得我们深思。

三、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以及危害

1、油品的蒸发

从化学意义上说,石油属于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其蒸气中有毒,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石油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进而产生了光学烟雾。在现代的工业社会中光化学烟雾时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静电

在石油装卸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方式使其带点。包括,滚动带电,喷射带电,液体的沉降带电,感应带电以及人体带电等等。石油产品的流动带电在石油工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带电的形式。在进行管道运输的时候,油品和空气之间进行接触及分离的过程就会让油品带上电荷。在输油的管道中束缚的电荷就会在油品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管电流。如果管壁的自由电荷不可以通过管道的静电接地的形式导走。这时就会聚集,当聚集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产生火花,造成静电的火灾。

3、储运设备的腐蚀和损害

在石油储运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储运设备包括石油运输管道和油库。广泛应用的运输方式就是管道的运输。对于不同的输送石油和提炼产品,管道的类型也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以及天然气管道。由于石油中存在着酸性物质以及硫化物等。使得输油管道容易发生腐蚀。对于土壤来说,也会对管道的外壁造成腐蚀,使得输油管的外壁变得更薄。这样内外的腐蚀,就会造成输油管道的变形甚至破裂。使得石油泄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事故。石油本身也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油库罐的罐壁。在油品挥发之后与空气混合,就会生成爆炸的混合物,在遇到温度过高与静电的现象,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油库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4、石油在监管作业中是重要的监管对象

对于这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用品,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监管力度以及控制人为的因素。经过研究表明,在我国发生的众多的石油管道的事故中,有20%的事故是由违规的操作造成的。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操作人员的操作的食物以及指挥调度人员的工作食物等等。对于偏远的地区经常会有打孔盗油的现象发生,这样的行为破坏了管道以及防腐系统,对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污染。

四、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问题的对策

1、降低人为风险

(一)、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招聘机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准则、人才素质、专业技能、薪酬福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奠定政策基础和保障。二是注重在企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利用现有技术骨干采取开讲座、实操练、师传徒、流程规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规范性、安全意识,降低了操作出错率,避免安全事故。

(二)、加强反盗油管理

一是建立管道管理巡查机制。通过制定管道维护、巡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加强人员与制度保障,提高石油管道的管理效果。二是就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管道原油泄漏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石油管道储运情况。同时监测将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建立快速反应通道。一旦监测到盗油行为后,确保能够立即派出警力与企业方人员,依法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企业应联合公安机关、基层组织向群众宣传石油管道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上述举措,形成一张反盗油网络,不给不法分子任何机会。

2、加强管道维护保护

一是在管道规划时,严格遵守管道铺设的基本要求,尽量远离人口稠密区域。根据管道铺设地区的气候、土壤及水质等自然特点,选择合理的防腐保护措施。二是在施工建设时,严格各类技术标准铺设管道,并做好工程验收工作。三是运行阶段,定期开展巡视维护,评估管道运行状况。采取责任人制度,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制定措施进行补救。

3、加强管道的防震保护

一是强化管道焊接等级,提高管道探伤检测频率;二是经过当地农田、水塘时,设置截断阀,以便在发生管道变形断裂时可以及时停止石油输送;三是在滑坡区域进行稳定性验证,设置恰当的管道弯度;四是尽量避免经过建筑,若必须经过则应当与地基保持距离;五是管道经过河底时,采取降坡敷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石油储运中的非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的剖析,能够对石油工程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工程中对石油储运进行掌控,提高风石油储运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来顺.油品损耗的原因与对策[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0(06)

[2]陆朝荣,于伯俭.立式油罐蒸发损耗的原因和对策[J].节能技术.2010(05).

[3]闫啸.石油储罐油气蒸发损耗的成因、危害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