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综合运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帅林

帅林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茅河乡卫生院四川雅安625103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51201

肠易激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结肠功能紊乱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占胃肠病的10~20%,西医对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饮食、生活方式、感染和有关的炎症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病因素,西医对致治疗疗效不尽人意,而且副作用多。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泄泻、腹痛范畴,《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脾责之虚,肝责之实。指出了该病的病因病机[2]。笔者运用痛泻要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3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一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7月~2013年5月就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4~65岁之间,排除了肠道其他病变,如肠癌、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直肠炎等。全部病例符合西医《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中医痛泻要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方如防风12克,白芍30克,白术18克。甘草6克为基本方,湿热重加黄连,葛根,黄芩;寒湿重加干姜,肉桂,砂仁;久泻加白果,柯子,白及,腹痛甚者加延胡索;脾虚甚加人参,茯苓,山药。

3结果

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约达99%。

4典型病例

患者,白xx,男40岁,汉族,农民。腹痛腹泻伴粘液便6个月,患者8年前在非洲某国打工,感染痢疾经治疗该病好转但其后,反复发作腹痛腹泻,黏液便,无里急后重,无痢下赤白,经上级医院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初步结论:肠易激综合征。西医治疗疗效不显。自述服双岐杆菌制剂无效。抗生素药物仅有短暂的疗效。患者病病情每因情绪因素,饮食刺激,等加重。2010年初诊,症见:腹痛腹泻,黏液便,日3~4次,无里急后重,无痢下赤白,舌质红,苔薄,脉数,食纳尚可,初步诊断:泄泻,湿热型。治疗以芍药汤加减,二诊,患者说病情无任何好转,病情如上次,精神不佳,心情烦闷,即以痛泻要方加减化裁,方以防风12克白芍30克,白术18克,甘草6克,白及15克,柯子15克,延胡索18克川芎12克枳实10克肉桂6克黄连8克人参5克。1日一剂2剂。三诊,患者自述病情明显缓解,腹痛腹泻减轻,黏液便明显缓解。大便次数减少,守方不变,属其调摄情志,注意饮食,巩固疗效。患者连服15剂随访3月病情稳定。该方以防风疏肝,白芍柔肝兼以缓急,白术健脾,甘草调和诸药,由于病程日久,故加柯子收敛,加人参补脾气,痛甚加延胡索。久病入络为瘀,故加川芎理血中之气以通瘀。

5讨论

李琳张声生等[3]指出,以痛泻要方等为主的中药复方的有效物质是多成分的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以痛泻要方为主的中医复方可能是通过1、调节胃肠激素及相关受体表达,2、调节肠道动力系统,3、调节内脏神经敏感性,4、调节肠道粘膜免疫功能,5、调控脑肠轴功能,6、调节肠细胞水通道蛋白表达及肠道微生态等途径产生疗效的。中医称之为调肝理脾的方法确实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疗效,笔者认为在上述中调节内脏神经敏感性及调控脑肠轴可能是重点方向。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甚至治愈。

6结论

体现中医疏肝理脾方法的痛泻要方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以明确其治疗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石革,肠易激综合征,《社区医师常用处方集》2009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内科系统疾病53~56页。

[2]邓中甲,调和肝脾中痛泻要方的方义分析,《方剂学》2011年2月22次出版。第三章和解剂87~88页。

[3]李琳,张声生,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10,﹙10﹚46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