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想探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中医思想探源

程海虹

程海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10006)

【摘要】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核心的学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工具,它以明确的语言回答了西方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中医学借用阴阳气的概念并结合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建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中国传统语言特点是中医脏腑理论形成的思维基础。《道德经》和《周易》中一拆为三的思想是中医六经辨证形成思维基础。

【关键词】阴阳五行六经辨证脏腑

【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50-0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哲学”这门学问。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者西周借用古汉语翻译作“哲学”。中国历史文化中没有类似西方的哲学,理解中医就不能单纯的采用西方的思维。传统的中医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体现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阐明中医思想源头是理解中医,并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思想中对世界本质认识以及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中国历史上没有产生与西方类似的哲学原因就在于产生了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本质就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工具。阴阳学说中最为关键的两句话就是“一阴一阳即为道”(《周易》)和“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和”(《道德经》)。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对世界本源进行了定义,也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规律的高度概括,蕴含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回答了西方哲学中最核心也最具有争议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周易》本身就是最早、最系统、最全面阐述阴阳学说的著作。

二、传统语言中的语法特点使得我们不能将名称作为单纯的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思维的体现。当我们阅读古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将名词、形容词直接作为动词的语法现象。如《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为名词,第二个“道”就变成动词,甲骨文上“道”的本意也是名词。再看《道德经》中的另一句:“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中的“虚”、“实”、“弱”、“强”均为形容词,但在这句话中均变成动词。这种语言现象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随处可见,是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基础,是我们解决五行学说必须面对的一种文字现象。

由于汉语中这种语法现象的存在使得中国人在认识静态事物的过程能够将事物属性泛化、动态化。中医学中“气”的本意和泛化后的含义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同样,五行学说中的“水”、“火”、“金”、“木”、“土”就不能单纯的理解成为五种物质或者五种元素,应该按照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水”、“火”、“金”、“木”、“土”进行相应的动态化,五种物质就演化成为五个过程,“水”、“火”、“金”、“木”、“土”就成为五个过程的物质代表。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指出“五行的观念,并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而是五种的基本程序”。李约瑟确实道出了五行的动态属性。

中医学的脏腑理论是建立在五行的基础上。“水”、“火”、“金”、“木”、“土”通过动态化形成五行。那么,中国古代医家,在认识到解剖学上的脏腑以后,按照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将这些脏腑进行动态化,进而形成脏腑功能,建立了脏腑理论。如在认识到“心”的结构后,中国人就将静态的“心”进行动态化,也就是建立了“心”的脏腑功能。这样,中医学中“心”的概念成为解剖概念和功能观念的相统一的概念,解剖概念是功能概念的器官代表。脏腑理论中所有的脏腑都存在这种解剖器官和功能概念相统一的现象。

三、一拆为三的思想是中医六经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思想中,不仅存在一拆为二(即阴阳),而且还有一拆为三的思想。《道德经》中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和”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一拆为三的思想体现。阴阳理论是中医学中核心内容,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中医则借用来阴阳来定义生命,并通过阴阳建立了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字的特点,生命定义中的阴阳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两种物质,更需要看成两种性质不同但相互平衡的生理过程,而且每个过程都可以分拆为三个先后承接的生理过程,属于阳的过程经过分拆就可以形成来太阳、少阳、阳明等三阳,属于阴的过程经分拆后可以形成少阴、厥阴、太阴等三阴,阴阳通过分拆就形成六经。六经再同脏腑相结合就形成十二正经。太阳经同脏腑中的小肠腑和膀胱腑相联系,形成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少阳同胆腑和三焦腑相联系,形成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阳明同大肠腑和胃腑相联系,形成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少阴同脏腑中的心和肾相联系,形成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厥阴同脏腑中的肝和心包相联系,形成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太阴同脏腑中的脾和肺相联系,形成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

总之,“一阴一阳即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和”。这三句话是不仅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医学就是以这三句话为基础,结合对生命现象的观察才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们也只能以这三句话为基础才能深入理解中医,并完成中西医学之间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何建成.《中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家邦.《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