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训练与社会实践的探讨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大学生科技训练与社会实践的探讨与实践

狄京,邹南,沈武,狄蓉

狄京;邹南;沈武;狄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21116)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层次要求,是适应新世纪人才竞争的环境需要。文章从大学生科技训练和社会实践重要性出发,就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型技术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科技训练;社会实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173-02

0引言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创新教育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建设人才,这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必须树立适应时代的教育观念,建立更科学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竞争的环境需要,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这种研究与探讨,既具有客观必要性又具有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1建立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如何积极配合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我们在开展科技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最关键的核心作用,带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成功的创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首先以学校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计算机硬件原理与维护》为课题进行立项,在网上公布题目。经过对学生们的多次考核和筛选,建立了科技活动实践小组。我们系统的分析了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和他们的思想状况,认为大学生们缺少的正是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决定利用假期的机会,让《计算机原理及硬件维护》科技实践活动小组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去磨练,在社会实践中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社会实践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让学生在计算机公司里的销售部、客服部,网络部和工程部等多个部门进行实践。他们不但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原理,同时要了解计算机市场;他们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同时也要掌握局域网络的建立。

在实践期间,我们时刻与公司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时听取公司对他们的反馈意见。教师作为科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但要积极参与和热情辅导,同时要不断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所为,因势利导,培养他们各自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去引导他们用于实践,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要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和规律,认真踏实去实践去探索,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社会实践中回到学校,我们又让他们参加了实验室部分计算机重新组装和改造活动。这既是对同学们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再一次锻练,同时又是对他们的考核。现代教育论认为,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认识发展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捕捉有关信息,把握视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土壤”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灵感。同学们在对计算机的改造组装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在“公司”实践中学到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了他们,主板、CPU、电源、硬盘等等思路不断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涌现、否定、再涌现。创造的激情,成了学生们的强烈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能,又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有了兴趣才能挥发无穷的力量。同学们怀着积极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这次将科技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是一次改革的尝试,是对教学实践的有益补充,为从事科研工作,走向社会工作进行了铺垫,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这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进一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丰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人才素质教育的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要有对真知的执着追求,以及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安排科技实践小组的同学突破课本内容和形式的局限,采取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参观、听专家讲座、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学习专家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培养学生包括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这对创新结果的最终实现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3教师在科技训练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科技训练和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不同,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不是单纯地理解为培养绝对的具有重要贡献、巨大成就的范畴,而是重在创造性教育的过程。只有重视创造性教育过程,才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释疑解难回答学生在科技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不是简单的给予答案;要正确指导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学生多走弯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更要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从而具有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时也是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完善和提高的。

其次,从教学的现实来看,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变化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创造。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活动的形成是多样化的,这给予了教师极大的自由和发挥创造力的可能和机会。教师应该灵活地对各种意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及问题进行即兴创造。所以,教师应该既重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又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容忍学生与众不同的思想,教会学生重视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创造力必须以多方面的智力因素为基础,因为在创造以前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整理、综合才可能产生出别出心裁的思维及创造性产品。教师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并相互渗透,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创设并提供恰当的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发展分散思维,最终实现创造性教育的目的。

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的教学实践过程,还体现教师对课外科技活动课的设计能力及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能力。教师的课外实践能力可以表现为教学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科技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科技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

4结语

我国的教育方式大多是注入式教育,应试教育严重,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提高认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为其内因的优化确定基点和为其外因的形成创造条件,要始终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我们认为科技实践活动更应该紧跟形势发展,紧跟大学生就业方面,培养出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的有用人材。

参考文献:

[1]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中国高教研究,2005,9.

[2]张武升.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研究,1999,8.

[3]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00,4.

[4]林祟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5.

[5]张勇.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12.

[6]王为正.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继续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