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

刘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笔者通过尝试以下途径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上课一开始运用“质疑课题”、“播放画面”、“猜谜语”、“讲故事”、“放歌曲”等以趣引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参与竞争。教师可以开展“发现得快的加20分”的活动。在课堂上开展“说一句妙语给一次掌声加一颗星”的活动。求新增趣。教学内容出新,教学方法翻新,教学管理换新,教学手段更新。评价促趣。可以让同学相互评价。教师激励评价。总之,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动力;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中国古人就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几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方式灵活,好胜心强,接触的东西也多,相对成熟较早,有自己的诸多想法,所以老师在这方面就要增强自己教学的灵活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好奇心这一点在讲授本课内容中进行一下必要准备,如以小故事、小笑话、奇闻异事为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在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抛射问题,让学生不觉得这是老师再提问,而是自己再提问,那么回答便没有了压力,老师从中指导,牵引回旋,围绕主题,让学生就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答中扎实地掌握学习要点。

二、多媒体教学让教学直观化,兴趣多远化

科学改变世界,科学引领着时代发展潮流。对媒体教学的引入,让语文教学更加地直观化,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享受,画面更直观,语言更优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进而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1.多媒体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有了多媒体画面的知识展示和画面变动,随时牵引着学生的视线,跟着学,跟着记。而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理解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只是一问一答,简单枯燥,毫无乐趣,课堂枯燥无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改变了这一现状,图片的展示、色彩的变化、声音的配入、动感的加强,使得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趣味无穷,深深吸引着孩子,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进而提高。对于多媒体教材的使用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使用技巧不一,但宗旨是一样的,正确有效地使用,会让你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三、设置情景,在朗读中增强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小开始孩子就模仿学习大人的一举一动,因为好奇,因为想知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应用这一点,让学生去饰演不同的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和声音去朗读,去和他人对话,进而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识记内容。例如,在学习《回声》一课时,可以找3名学生分别饰演小青蛙、妈妈、小青蛙的回声3个角色,进行朗读,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他们的模仿性都很强,喜欢把自己的不同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利用这一心理,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记了内容,掌握了相关知识,那么在接下来的提问中便容易了很多。

四、培养合作精神,在互帮互助中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合作”一词在他们的生活中显得很陌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融入这一环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更能看到别人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学会结合不顾此失比,骄傲自大,这是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它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交流和合作,或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别人身上学到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而学会不断完善自己,与他人一起分享喜悦与成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在在交流合作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合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像个小社会一样,让学生在一个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

五、以情为绳,紧锁兴趣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是世间最温暖的东西,以情感人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而孩子的感情也是真挚,最直接的。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不仅学识修养要高,更重要的是要爱他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他的学生就会以加倍的爱来回报老师,喜欢你这个人进而喜欢你的课。而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情感人,让学生保持愉悦轻松的情绪,沟通师生感情,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以及一个面部表情,达到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老师,首先要认清小学生心理特点,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日常教学。通过设计导语,集中学生注意力,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多方面展现课堂内容。同时利用疑问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最后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增强小学生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要不断的去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英.追求最生动的、有价值的“提问”——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顾琰,范亚男,朱莎莎.江苏省小学生课外学习现状调研及对策[J].基础教育.2009(01).

[3]朱强,吴丽芳.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就动机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