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80例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80例治疗体会

张航1宋伟2

张航1宋伟2(1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普胸外科665000;2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022-02

【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本组80例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4例。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20例,单支病变4例,二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3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56%,平均49.5%。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均顺利恢复,出院时心绞痛完全缓解,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CABG早期效果较好,再血管化充分,能解除心绞痛[1],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在发达国家是常见多发病,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并成为人群中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CABG主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但早在1972年就有非体外循环完成搭桥手术的报导,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追求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冠脉动脉搭桥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已成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趋势。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学习期间,共成功参与完成OPCAB80例后的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岁,其中年龄<60岁者15例。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4例。冠脉造影示:左主干病变20例,单支病变4例,二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32例。合并高血压26例,脑血栓病史5例,.糖尿病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心功能I级10例,Ⅱ级46例,Ⅲ级18例,Ⅳ级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56%,平均49.5%。

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麻,常规备体外循环(干备)。取平卧位,胸骨正中切口,两组患者分别取左隐静脉和左侧乳内动脉或左侧桡动脉备用。静脉取下后用肝素水注射检查有无漏水,如有漏水则用7-0prolene缝合处理或用银夹夹闭,左乳内动脉远端切断前按1mg/kg肝素行全身肝素化,切断后用罂粟碱水做血管腔内和周围组织注射,以扩张痉挛动脉。年轻患者亦可取双侧乳内动脉(IMA)。麻醉控制心率<60次/min,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脏后垫纱垫使心脏抬高,心包后壁缝1针10号线做牵引。探查冠脉病变。于狭窄远端做吻合处,用冠状动脉固定器(CTS或Chase)固定冠脉处心脏,小圆刀切开心外膜,冠脉刀切开冠脉后将分流栓置入。切开冠脉后先用1.5mm探子探测近端和远端内经,如有冠脉狭窄,则用探子做扩张。做吻合时,远端吻合口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如冠脉内径小于1.5mm则用8-0prolene线连续吻合,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用6-0prolene线连续缝合。本组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单支搭桥4例,45例加用大隐静脉,做升主动脉和对角支钝缘支,左室后支,后降支等做序贯搭桥。5例中年患者用双乳内动脉搭桥。左乳内动脉(LIMA)搭在左前降支(LAD)上,右乳内动脉(RIMA)搭在右冠状动脉(RCA)上,4例患者用左乳内动脉(LIMA)搭在左前降支(LAD)上,右乳内动脉(RIMA)取下后搭在左乳内动脉(LIMA)和对角支、钝缘支之间。20例患者用左乳内动脉(LIMA)搭在前降支(LAD)上,左桡动脉搭在升主动脉和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PDA)上,平均搭桥(2.6±0.5)支。手术时间1.5~3.5h,平均2h,其中2例因右冠脉分支细小,无法行动脉搭桥,遂行静脉动脉化,即搭桥在升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的心小静脉上,将静脉近心端缝扎。

2结果

6例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经胺碘酮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早期出现室颤,经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复律。3例糖尿病患者左下肢伤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控制血糖、换药后痊愈。2例心包填塞术后3h二次开胸止血后治愈。1例为动脉桥出血,1例为静脉桥出血,给予缝合修补。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0~18h,平均9h,术后8~20天痊愈出院,平均14天。

3讨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延长了患者的寿命,改善了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而冠心病患者常有反复心肌梗死病史,并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疾病,因而加强围术期处理,不断总结,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有助于CABG的普及、预后的提高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CABG的广泛开展,搭桥技术的明显提高,搭桥器械的日新月异,使得OPCAB越来越,在冠脉搭桥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OPCAB(1)扩大了冠心病外科手术的手术范围,对一些严重心功能不全、重度主动脉钙化、高龄、高危病例亦可通过OPCAB治疗,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心脏保护好,因冠脉供血为搏动性血流,心脏的血流分布与术前状态相似,心内膜下不宜缺血,同时采用中空的分流塞子(Chunt)使搭桥吻合期间持续血供,较好地保护心肌功能;(3)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建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撤体外循环时间,故能缩短手术时间;(4)术后恢复顺利。因手术及麻醉时间短,心功能保护好,术后患者恢复较CABG快,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天数缩短,患者费用降低。且手术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较体外循环大大减少。因此如果适应症掌握得当,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扩大了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范围,不但疗效满意,而且对病人手术侵害小,安全性好,患者花费也少,所以相信OPCAB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上。

参考文献

[1]胡盛寿,黄方炯.冠心病外科治疗学.2003:431~433.

[2]陈或,王京生,万峰,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脏功能评价.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4):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