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四辊轧机横向振动及仿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2

中厚板四辊轧机横向振动及仿真分析

刘辉

刘辉

摘要:笔者对中厚板轧机辊系横向振动进行了仿真及对此分析,运用了计算机编程系统,得出了辊系振动系数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初始条件下辊系在各个界面的横向运动速度,对于板型板厚的综合控制和及制定板型控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为轧机辊系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自由振动;轧机;横向振动;中厚板

对于轧机辊系弹性变形的静态计算有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弹性基础梁法,除此之外还有有限元法和影响函数等方法,弹性基础梁法是一种解析方法,用于研究辊系的变形特点,该方法为研究和分析轧机系统的动力学特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有不少外国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本城模型,它一支承辊为弹性基础,通过轧制压力来解决工作辊和轧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此种方法仍旧是属于一种静态学的分析,它为我们进行辊系动力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1.轧机辊系横向振动模型

学者曾建立了双梁组合系统模型,是研究弹性基础耦合体统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两梁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个,来研究受迫运动和自由运动。在研究中,我们参考了双梁组合系统模型,又沿用了本城模型的理论,用弹性基础耦合双梁系统来取代辊系系统。我们在前面曾经阐述过,由于在轧制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位移,我们经过研究,将它的外界条件有简支变为弹性支承,并借鉴相应的理论知识,对轧制过程进行分析,引导横向运动的方程理论。

轧机系统的机械部分由一定的元素结合而成,这些元素包括:上下横梁、轴承座、机架和轧辊。如下图所示:

图1四辊轧机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轴承座支承着轧辊,它的位置在两个牌坊中间,弹性连续体是有轴承座和轧辊联系在一起形成的,而辊系则是由支承辊和工作辊之间相互吻合而形成的,板带材与工作辊直接接触,沿宽度方向组合,其产生的轧制力是横向分布的,从而完成对产品的生产轧制过程。

工作辊和支承辊的受力点是不一致的,工作辊受轧制压力的作用,而支承辊受到液压缸下压力的作用,二者都受到了液压缸平衡力的作用,如下图2: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辊系是一个等截面梁,它的外部条件是弹力支承,弹性基础是辊间接触,它有一定的弹性系数,由此我们可以说,辊系是一个祸合双梁系统,两端有弹性支承,有一定的弹性基础。我们摒弃了外界因素对辊形横向运动的干扰,应用一定的理论分析辊系横向振动的特点。

图2辊系物理模型

弹性基础是耦合支承辊和工作辊的纽带,二者耦合在一起,振动效果相互影响,而且又都受到弹性支承的约束,有一定的刚度系统,我们将它假设为K。如下图所示,展示了这种振动关系:

图3辊系简化为弹性基础梁模型

假设工作端和驱动端分别收到来自液压缸的两个不同的压力,轧制力会影响工作辊,而压力会影响支承辊,这种公式表达简单,很少会影响到计算结果。

2.自由振动仿真分析

以中厚板冷轧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数据的仿真模拟,先来设定与其相关的参数信息。

支承辊辊身的长度:2030NM

支承辊的横截面直径:φ1425-1550mm;

工作辊的辊身长度:2030mm

工作辊的横截面直径:φ550-615mm

相应的密度:7.8x103Kg/m3

弹性的模量为:2.1x1011Pa;

本文通过对工作辊和支承辊的直径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一定的初始条件:如下

笔者利用计算机的编程系统,在系统中输入相关的数据进行运算,得到了关于自由振动的相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算,得出了关于辊系在横截面上的振动系数和振动频率。利用仿真实验,得出了如上所示的三维振动图表,通过图表可以看到工作辊和支承辊有着几乎相同的振动形式,分别呈现出一次曲线,二次曲线和高次曲线,我们称之为三阶振动曲线,前三阶振动曲线将直接影响着高阶主振型的振幅,如果中部和两边的振动幅度较大,可能会对板带的产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中部和边缘出现问题,导致震颤的出现,这收到振动频率和阶数的影响且呈现出正向关系。下面我们可以参照如下的图表:

图4四辊轧机辊系自由振动三维图

3.讨论及结论

本文结合弹性支承的原理,建立了辊系横向振动的模型,将辊系系统进行简化,用祸合双梁系统取代了辊系系统,并将其外部条件进行改良,用弹性支承来代替原有的简支,可以将机架和液压缸针对轧辊的作用来替代。想要得到辊系横向自由振动的基本方程式,我们就应该对模型进行透彻的力学分析和求解,经过一系列的精密计算,得出了辊系横向振动的振型系数和自然频率,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各个阶数对辊系横向振动的影响不同,纵观这些结果,我们知道,它的阶数越高,对振动的影响就越小,呈现出反向关系,它的主要着力点是中部和两端,横向振动的主体方向是由各个模态进行叠加的结果而决定的。

四辊轧机的各阶振动的特点各有差别,它的第二阶振型是一种复合振动,既包括垂直振动有包括水平振动,且垂直振动的强度要高于水平振动,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表现为上、下辊系的相向运动,这种振动的方向是上辊系向下而下辊系向上。其水平方向的振动基本上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振幅均很小,但是各个辊系的水平振幅是有差异的,由上支承辊到下支承辊,振动强度逐渐减弱,下支承辊的水平振动最弱。第三阶的振型要比第二阶的振型复杂,着这种复合振型取决于来自交叉、垂直、水平、扭转等种种力的影响,从振型图中看出,水平方向的振动要比垂直方向的振动弱,在垂直方向上,除了可以显示出通第二阶相似的振动模式,上辊系和下辊系之间还存在一种摇摆震动,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下工作辊的水平振动最弱,上工作辊的水平振动最弱,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振动幅度的差异,在上、下工作辊之间还存在着交叉振动。

除此之外,还有第四阶振型,它的振动趋势取决于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的幅度,它们的振幅是不同的,水平振动的强度较大,而垂直振动的强度较小,在垂直方向的振动方向是上下工作辊之间的对向运动,指的是下工作辊的振动方向向上,而上工作辊的振动方向向下,不仅如此,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摆动,但这种摆动的强度并不大,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属于一种同向振动,振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它与第三阶振动的差别在于交叉振动是不明显的,辊系在使用中产生的水平振动、交叉振动、垂直振动和摇摆振动分别属于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由于这些振动的存在,在实际的轧制过程中都可能是辊缝发生改变,影响轧件的质量和厚度,低固有频率在四辊轧机中是诱发自激振动的原因,在实际的轧制工作中,必须熟悉掌握这些振动效果的原理,摒弃不利的因素,深入的分析各种有利的因素,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小武,彭艳,刘宏民.DC轧机板厚板形控制策略[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2309-2317.

[2]郭立伟,陈丹,高雷,陈光,李凤慧.六辊CVC辊系辊间横向轧制力分布的研究[J].冶金设备,2010,02:15-19.

[3]杜凤山,张尚斌,黄华贵,王贵国,任新意.六辊轧机刚度特性有限元[J].塑性工程学报,2010,03:148-152.

[4]侯东晓,刘彬,时培明,刘爽.分段非线性轧机辊系系统的分岔行为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12:132-135+243.

[5]申光宪,王翔,刘德义.现代冷带轧机偏移距和微跑偏机理[J].重型机械,2003,01:1-4.

[6]JulienLepine,VincentRouillard,MichaelSek.ReviewPaperonRoadVehicleVibrationSimulationforPackagingTestingPurposes[J].Packag.Technol.Sci.,2015,28(8):.

[7]Fei,Gao,Fei,QuXiao,Pei,Zheng.TheApplicationofSimulinkforVibrationSimulationofSuspensionDual-massSystem[J].Sensors&Transducers,20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