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胆囊1例报告

/ 1

双胆囊1例报告

马宗贤1马菊兰2

马宗贤1马菊兰2

(1康乐县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500)

(2康乐县附城镇计划生育服务所甘肃临夏731500)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87-0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一年余,加剧一日”于2015年12月入院。入院时患者并发恶心、呕吐多量胃内容物,呕吐后腹部疼痛无减轻前来就诊。半日后出现寒战及发烧。查皮肤粘膜无黄染,双侧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腹部平坦,右上腹部压疼明显,反跳痛阳性,墨菲氏征阳性,右侧腹部触及纵行肿块,推之可活动。化验血白细胞17.1×109/L.中性粒细胞84%,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壁厚0.5cm,磁共振检查示胆囊巨大,胆囊管有结石梗阻。胆总管无扩张及结石。入院诊断:(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化脓性)。(2)胆囊结石。经积极备术,半日后硬膜外神经组织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属于肝外型胆囊,胆囊壁呈黑褐色,明显坏疽。胆囊约4×7cm胆囊体部有长2cm胆囊管连接一完整胆囊5×8cm,呈哑铃型双胆囊,均坏疽,腔内均触及数枚结石,完整切除,术后剖开见胆囊腔内多发结石,其中一枚于胆囊管内嵌顿梗阻。测量切除的胆囊标本共5×16cm,病理诊断急性胆囊化脓性炎。部分坏疽。

2.讨论

2.1胆道先天性畸形很多,书上说的种类不下于二十余种,我基层医院见到的机会好少,今次遇见这种胆囊畸形病例与大家分享。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统称为急性胆石症性胆囊炎。如果炎症仅局限在胆囊黏膜层,只有黏膜充血水肿,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炎症涉及到胆囊奎层.胆囊内充满脓液,胆囊因积脓极度膨胀,引起胆囊壁缺血和坏疽,即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2.2鉴别诊断

本病例应与胆囊癌相鉴别,胆囊癌是胆系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一般认为,结石引起胆囊壁的慢性炎症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统计,尸解中胆囊结石患者有9%合并胆囊癌;胆囊癌中合并结石者,日本统计60%~80%,欧美统计为80%~90%。胆囊癌易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向周围组织扩散。最常见受累器官是肝脏,其次是邻近胃肠道。还可经门脉、肝动脉向肝内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上患者一般有长期慢性胆囊炎症状,突然恶化,出现肩、背疼痛,体重减轻,晚期出现黄疸,发烧等。CT表现:直接征象:(1)肿块型:胆囊腔大部分或完全消失,被实性软组织肿胀代替,与肝实质密度相似其分界不清。(2)壁肥厚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性增厚;(3)结节型:表现为从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肿块,单发或多发,其基底部胆囊壁增厚浸润。该病例CT平扫表现: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裂增宽;胆囊区可见两个致密影其中最大约为4.3cm×2.2cm左右,肝外胆管部分扩张;肝门区结构欠清晰,上述影像表现相似于胆囊癌CT表现,由于患者自患病以来体弱,没有对该病例进行CT增强扫描,只是结合临床相关检查综合考虑后,通过开腹手术取材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诊断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石症,虽然CT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早期病变CT诊断有困难,有时鉴别起来CT有一定限度。必要时只有通过结合临床相关病史,进行手术取材病理检查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该病例表现不算典型,但通过结合临床手术治疗取材病理检查才得出准确诊断,值得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2.3胆囊结石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多见,较大胆囊也多见,此种大小,且双胆囊畸形词见。

2.4这类病人诊断过程中B超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快速灵活准确的检查手段,为此类病人首选诊断方法。早期可诊断,如无法做到明确,可造影、CT、磁共振、ERCP等检查。此病人B超未见双胆囊,磁共振见胆囊巨大,也未发现时双胆囊。

2.5治疗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积液、胆囊积脓等均应手术治疗,非结石性胆囊炎可先行中西医利胆消石治疗,反复发作也可切除胆囊,否侧发展成结石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